广安区:水利面临新形势 催人奋进抓落实
通过对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从“农业的命脉”到“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再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这表明全党、全社会对水利的认识有了一次又一次飞跃,为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水利,提出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标志着我国的水利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是给力“三农”工作的务实之策,更是送给亿万农民的新春“大礼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与安全度要求越来越高,水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利的关系,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和四川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笔者认为结合本地实际抓落实是关键。
一、摸清水利现状
广安区有各类水利工程6179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全民、七一水库),小㈠型水库12座,小㈡型水库58座。中型引水工程1处(龙滩渠道)。引水渠93条,渠系配套1200公里,山平塘5466口,石河堰399处,固定提灌站150处,蓄水池1525口,水利工程蓄引提总量2.24亿立方,应蓄水量1.4亿立方。域内水资源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无控制性大中型水利工程,对天然径流无法充分拦蓄,区域内农业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明确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广安区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中,主要实施防洪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行业能力建设六大工程项目,五年规划总投资36.82亿元,其中防洪减灾工程投资10.2亿元、民生水利工程投资8.42亿元、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投资13.7亿元、水资源节约保护工程投资3.48亿元、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投资0.45亿元、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投资0.57亿元。到2015年,全区蓄引提水能力达到4.7亿立方米,其中新增蓄引提水能力0.2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5万亩,使我区有效灌面达到3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万亩;水库除险加固17座;农村供水工程受益人数达到41.62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58.6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治理面积173.13平方公里;水产品总量达到1.99万吨,水产业总产值3.3亿元,农村人平水产业收入471元;地方电力装机新增0.32万千瓦,年新增发电量800万千瓦时;修建堤防护岸63.3公里。
三、理清工作思路
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广安区的自然特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广安区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以渠江以东地区作为水资源工程建设重点。“十二五”期间新建龙滩、杨柳凼两座中型水库,继续抓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启动已成灌区的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对渠江及主要支流继续实施防洪治理和堤防护岸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沿江(河)城市及重点场镇的防洪标准,增强抗御洪涝灾害能力,减轻受洪水威胁的风险。进一步解决丘陵旱山村的的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水土流失重点治理规划区的治理,以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预防保护和有效监督为主,充分发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搞好全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和优化配置,重点保障城镇用水和农村饮水安全,提高重点缺水地区的供水和抗旱能力,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渔业基地建设,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提高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水产产业化,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一)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管理,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管理水平高、工作效率高的队伍。一是继续抓好干部思想作风整顿和创先争优活动。引导、促进干部职工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和进一步提升,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创造力和拼搏精神,完善制度流程,改进工作方法,加大政务公开和宣传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执行力。二是继续抓好业务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交流活动,为干部成长创造平台,增强干部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外派等方式,多为干部职工提供到相关业务部门、乡镇、职业培训学校等学习的机会,提高业务水平;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称评定等,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强化绩效考核管理。以此为平台,严肃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周工作计划制度,强化经办人的具体责任人和股(室)长的领导责任人意识和地位,开展三查三看,查工作量、看是否存在忙闲不均的问题;查工作态度、看是否存在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查完成情况、看是否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二)加快推进保障防洪安全
全面推进完善流域和区域防洪减灾体系,重点加强渠江堤防建设,加快推进3条中小河流的重点河道整治。新建堤防护岸68.3km,加固堤防10.396km,疏浚河道36.5km,保护县城1个,保护集镇10个,保护人口31.8万人,保护农田6.18万亩,保护城区面积17.8km2,县城防洪标准由未设防提高至20年一遇防洪标准,乡镇防洪标准由未设防提高至1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大对全区范围的山洪灾害防治力度;以发电和供水为主的水利枢纽工程,要按照流域防洪规划要求,安排留足防洪库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紧对全区中型及小㈠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扫尾工作,全面完成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水文测报、防洪调度指挥现代化信息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三)着力实施民生水利工程
“十二五”期间,广安区农村饮水工作将重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规划拟建项目解决24.1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建设任务为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6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324处,工程类型主要为自流引水、泵站扬水、管网延伸和分散打井。对全民水库灌区、龙滩渠道灌区及小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全区1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续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渠道配套390.07km、提灌站改造15处、塘堰整治99口、蓄水池468口、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714处;大面积小微水利工程建设蓄水池390口、新建山平塘600口。规划建设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9处,规划新建渠江黄颡鱼白甲鱼国家级保护区、广安区渠江白塔渔港建设、水生动物防疫站各一处。总结城乡统筹示范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努力打造渠通河畅、水清岸绿的新农村。编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开展重要支流综合治理,推进农村水系治理,抓好河沟渠道疏浚整治。
(四)努力打造水生态文明区
围绕“生态广安”建设,逐步推进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协调一致的现代水利体系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完善节水型社会的制度体系,不断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强水生态建设与修复,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强化水域、河道岸线管理。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小流域和区域生态建设,努力实现青山绿水、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深化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水务投资公司为平台,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水务建设。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工程管理规律的运行机制。深化农村水利改革,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一事一议”等多种形式,调动农民兴修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理顺非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责任;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实行用水户自主管理与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相结合。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利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
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按照编制的十二五规划,提前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积极与省、市对接,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千方百计跑项目、找项目、争项目。计划2011年向上争取4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渠江堤防一期续建及二期建设项目,防汛岁修项目,农发水保项目,省级水资源项目,七一水库改扩建及渠系配套项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农发节水示范项目,产粮大县渠道配套项目等。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