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穷根奔小康 广安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田祖囯 张国盛) “从破烂的土墙房住进漂亮的砖瓦房,我再也不担心一家人的安危了!”3月31日,广安市广安区石笋镇火焰村贫困村民蒋治均感慨不已地说道。
蒋治均和妻子都是残疾人,他们一家3口在10平方米宽的土墙房中住了20多年。今年3月中旬,镇村干部帮助他们搬进了75平方米宽的火焰村集中安置点新房,彻底解决了他们家的住房困难问题。
广安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区、秦巴山区特殊类贫困区。2016年,广安区被列为全省5个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按照“树旗帜、立标杆”的要求,该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唯此为大的突出位置,深入开展住房安全、硬件达标等“九大行动”,高质量推进脱贫摘帽工作,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3%降至2016年底的1.46%。
高标准建设基础,确保整体推进、协同发展
从广安区兴平镇丁坝村一路前行,途经九石村、文明村,一条条沥青公路将一片片柠檬产业基地连接在一起,一座座白墙青瓦的川东民居分布在产业基地间,恰似一幅壮美的乡村田园图画。
兴平镇万亩柠檬产业基地是广安区坚持“全域规划、整体推进”结出的硕果。据悉,该区坚持片区联动开发,规划建立涉及22个乡镇40余万人的休闲旅游园区、柠檬产业基地、花椒产业基地、核桃产业基地、大宗油料生产基地5个现代农业园,有效增强整体发展能力。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该区编制136个贫困村发展规划,连线成片建设基础设施和发展增收产业。
广安区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介绍,去年来,全区投资11亿元启动建设宽17米、长50公里的广恒快速通道,辐射7个乡镇120余个村;新建乡村公路宽度达4.5米以上,已实现村村通砼化路、户户通便民路;建设2座万吨供水厂,打机井1900余口,解决10余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同时,该区超前完善配套,实施农网升级、宽带乡村工程,新建通信基站45个,发展电商服务站及加盟店140个,实现优质电网、广播通信、文化室、卫生室、电商平台全覆盖。
高效益增加收入,确保吃穿不愁、快步脱贫
3月30日上午,大安镇飞凤村贫困村民杜江走进养殖场,给100多只山羊喂食。“多亏党员干部帮我申请6万元产业周转金和小额信贷款,让我能够改建圈舍、扩大养殖规模!”杜江感激地说。
杜江两年前因腰椎及右下肢受伤评定为三级残疾,身残志坚的他,在家中用树竹建起简易羊圈,尝试发展肉羊养殖业。去年初,镇村干部帮助他协调解决6万元产业周转金和小额信贷款,鼓励他扩大养殖规模。利用这笔资金,杜江将圈舍从30平方米扩建到300平方米,新买回80多只小羊进行饲养。去年底,杜江顺利出栏肉羊60多只,收入6万多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更关键的是看贫困老乡能不能如期脱贫。广安区多措并举,通过“发展产业挣‘大钱’、庭院经济赚‘零钱’、就业促进找‘工钱’、利益联结攒‘闲钱’”多种方式,帮助贫困群众鼓起“钱袋子”。
记者得知,广安区在每个贫困村匹配3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10-20万元产业周转金,发展“长短结合”增收产业,连片建成龙安柚、柠檬、血橙等产业基地33万亩。探索“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龙头企业”模式,发放贷款2.06亿元,帮助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花椒、泥鳅等小种植、小养殖增收。向外输出贫困劳动力1.2万人,实现务工收入近2亿元。每村开发护林保洁等公益岗位10个以上,每人每月补助300元,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至少实现1人就业。在贫困村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助农增收,53.2%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增加收入。
高质量建新改旧,确保住房安全、环境优化
这个春天,刘配先从居住了10多年的小石头房搬进了改造后的新家,乐得他逢人便说:“做梦都想不到,我这辈子还能再搬一次家,今后再也不怕风和雨往屋里灌了!”
刘配先是恒升镇响台村8组五保户,他以前住的石头房仅有一间,墙壁四周及房顶盖的茅草多处穿洞。今年初,镇村干部协调到村内废弃的老房子,通过盖房顶、砌砖墙、刷墙壁、铺地面等,让刘配先搬进了修葺一新的家。
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广安区坚持易地搬迁、危房改造、设施配套多管齐下,全力以赴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让他们住上好房子。据介绍,该区坚持易地搬迁与乡村旅游、美丽新村、产业发展“三结合”,实行规划选址、户型设计、建设标准、工程验收“四统一”, 建成涉及3753户10694人124个新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C级危房修旧如旧、除险排危,将D级危房建成独特适用的川东民居,全面改造危房2580户。推行住房保障配套,修建农村廉住房530套,配套城区公共租赁房1000套,解决特困户、外出务工返乡贫困群众无安全住房问题。同时,该区实施“四改三建”6723户,出台农户环境卫生10条标准,促进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促进乡风文明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