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 三举措念好脱贫致富经
□王诗侠 张泽平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广安市广安区是国家贫困地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2014年,全区精准识别认定贫困村136个、贫困人口19762户51221人。2015年末,经自查验收全区共减贫3902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96%。今年4月,根据中央和省上的要求,广安区列为全省5个率先摘帽县(区)之一。
集中供养解放劳动力
7月24日,广安区兴平镇堤埝村,刚从村小改造成的精准扶贫集中供养中心里,崭新的电冰箱、洗衣机、电视、铺盖一应俱全,69岁的邓柏余照顾着身患残疾的妻子和其他失能的贫困村民。
“以前为了照顾她,家里地没人种,儿子也不放心出门打工。”邓柏余说,如今妻子住进了集中供养中心,他在这里做服务工作也有些收入,儿子上个月也放心到广东打工去了。
“因病因残致贫的家庭是难点,为了照顾一个人,往往要束缚一个乃至几个劳动力。”广安区兴平镇副镇长朱小军说。今年3月兴平镇在全市率先试点 “集中供养”模式——将没有自理能力的贫困群众集中到一起照料,根据自愿周一到周五住在中心,周末家人接回家。
“前期改造花费30多万元,每月运营费在1万元左右。”朱小军介绍,中心能容纳12人,目前已有十几位贫困村民表示了入住意愿,接下来,镇上还将适时扩大规模,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广安区委书记文建平表示,针对全区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的实际,探索开展重病、重残特困人口集中供养试点,由乡镇或村为实施主体,综合政府政策性补贴、社会爱心捐赠等,利用村级活动阵地或租用农村闲置房屋,对重病、重残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托养,可以解放重大疾病和重度残疾贫困家庭劳动力。
互联网+扶贫效果初显
广安区扶贫移民局精扶办主任周业林,近日来到兴平镇丁坝村一组顾培荣家中。他掏出手机一扫顾家的二维码,顾家的基本情况、帮扶责任人、帮扶记录等关键信息在手机上一目了然,这些信息在后期的大数据平台上实现了实时更新。
去年底,广安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二维码管理平台,将贫困户基本信息全部生成二维码进行管理。“只要用手机一扫墙上张贴的二维码,帮扶联系人、帮扶措施、年收入等信息一目了然。”广安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二维码管理平台已在全市全面推行,让每个干部都心中有本脱贫“账”。
“广安区有136个贫困村,5万余贫困人口,点多面广,通过二维码管理平台,帮扶措施落实情况一目了然,也便于社会监督。”周业林介绍,同时广安区还将 “互联网+”作为脱贫攻坚新模式,让农村因电商“活”起来。去年10月,广安区民政局干部张科来到战斗村当 “第一书记”。一个月后,他建起淘宝店,两个多月下来,卖出3000多个柚子。张科表示,今年将在柚子的规范化管理上下工夫,并将去年底建成的“广安e站”利用起来,在多个电商平台上销售。
痕迹管理确保措施到位
在广安区龙安乡集中村六组,汤齐扬夫妻二人正在刚建成的新家打扫清洁,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工作人员来到他家查看脱贫攻坚工作进展。“2016年1月收到扶持资金600元,3至5月易地搬迁补助资金13000元……”汤齐扬拿出一本广安区精准扶贫痕迹管理记录簿,细数今年自己得到的帮扶资金。
“这个记录簿贫困户和村上各有一本,每一项帮扶资金和项目都要做记录,贫困户本人要签字,确保措施落实到位。”集中村村支书伍孝翠说。
今年初,广安市在广安区试点脱贫攻坚工作过程追踪和台账化管理,对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一本 《精准扶贫痕迹管理记录簿》,涵盖贫困户基本信息、家庭年收入、帮扶规划方案、精准帮扶痕迹记录等信息,全程反映脱贫动态。
目前痕迹管理已在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三个今年要“摘帽”的区(市)推行,接下来将在全市全面推广。对于已脱贫的贫困户,制作《已脱贫户基本现状调查表》详细记录人均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等提升改善状况,真实反映脱贫成效,使脱贫验收的基础更加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