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副省长:东莞等地已开始大规模机器换人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
【高端访谈】经济进入新常态,思维也要进入新常态
《中国经济周刊》 特约记者 徐豪丨北京报道
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这个大背景下,广东这样一个外向型经济大省如何转型升级,充满挑战。经济发展如何转型升级,如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两会期间各界关注的议题。3月8日,在广东省代表团驻地,《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
新常态要有新思维
我们对外资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要在法治的框架下,不宜再用以前那种为了某些企业而专门出台政策的办法了。
《中国经济周刊》: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正撤离中国。广东省是外向型经济大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徐少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是有很大的确定性的。就像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我们对待经济的思维也要进入新常态,不能再用过去那种固有的思维模式,让经济进行高速的、规模式的、粗放式的增长,更不能用这种思维来看待现在的变化。
国内外经济形势有不确定的一面,但是经济基础在,广东的经济基础也好,全国的经济基础也好,都不会发生崩塌式的变化。因此,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
至于个别企业的进与退,要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配置资源应该允许企业可以选择进与退,不能为了留住这些企业而去动用更多的政府资源、实施优惠的政策,而是要更多地去创造公平的环境。假如企业认为当前环境下已经不足以让它盈利了,要走这是正常的。
当然,我们希望这些有实力、对中国有贡献的企业能留在中国、留在广东,这也是常理所在。我们对外资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要在法治的框架下,不宜再用以前那种为了某些企业而专门出台政策的办法了。
新问题要用新思维去解决
佛山、东莞已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机器换人计划;我们欢迎全国各地研究智能机器人的研究院来广东发展,也欢迎制造机器人的企业到广东投资,也欢迎更多的企业使用机械手、机器人。
《中国经济周刊》:广东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当前发展遇到的难题?在产业发展方面,广东有何规划?
徐少华:广东经历过非常粗放的来料加工年代,靠廉价的劳动力来支撑产业的发展。现在提出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不能再把劳动力的低廉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工具,也不宜再用劳动力的低廉来作为发展产业的一个招牌。
下一步,广东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政策支持,抓好载体建设,促进融合发展,按照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产业发展思路,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努力开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新局面。
新问题要用新思维去解决。比如用工荒的问题,劳动力不够可以找机器人。所以在广东珠三角,特别是佛山、东莞这些城市,已经大量掀起机器换人的计划,大量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运用到很多生产线当中。一方面是这些企业本身的转型,另一方面也为发展智能机器人带来一个巨大的商机。我们欢迎全国各地研究智能机器人的研究院来广东发展,也欢迎制造机器人的企业到广东投资,也欢迎更多的企业使用机械手、机器人。
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主要是以持续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为重点,以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坚持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服务化、集聚化的战略取向,努力打造广东特色的制造业升级版。
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主要是以现代服务业100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现代旅游、健康服务等九大现代服务业,全面打造具有广东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关心群众、方便群众、不为难群众的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
比如驾驶证到期之前,应该主动提前通知持证人去办理,而不是等证件过期后在街上成为无证驾驶,然后被罚款、吊销证件,这就不是服务型政府,这是“惩罚型”政府、“为难群众”的政府。
《中国经济周刊》:促进产业、企业发展,政府要简政放权、做好服务工作,您在小组讨论中也谈到服务型政府,您理解的服务型政府是什么样的?
徐少华:政府部门怎么样才叫服务型政府?我觉得关心群众、方便群众、不为难群众的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关心群众这一点容易理解;方便群众,就要减少手续,让群众少跑路,通过网上办事来创造出方便群众办事的渠道。
至于不为难群众,举个例子,现在很多部门还有罚款惩罚的机制,但并没有提前告知的制度。比如驾驶证到期之前,应该主动提前通知持证人去办理,而不是等证件过期后在街上成为无证驾驶,然后被罚款、吊销证件,这就不是服务型政府,这是“惩罚型”政府、“为难群众”的政府。现在很多企业需要持有十几个证,没有提前告知机制,一不留神证件就过期,往往一过期、一检查,结果就是被罚款,有时候还耽误事情。
在行政审批这方面,还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肯定要有审批,但是对项目、对企业的审批一定要压减到最少,特别是那些可以自由裁量的审批。同时,政府要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环境,应该不分国企和民企都能享受到财政资金、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中国经济周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可以看出,您对这一点很支持。
徐少华:现在我们把钱存入银行,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进行支付,很方便。政府也要努力建设一套电子系统,可以进行网上办事、网上审批,这样才能更加适应信息化的大趋势,方便群众。所以我们很高兴看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现在还让群众、企业拿着一叠一叠材料一层层递交,已经不合时宜了。政府应该有信心、有能力建立从中央政府部门到乡镇政府部门的互联互通的电子网络。推进电子商务和网上办事,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可以让政务环节公开透明,看到谁没有把事情办好。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也减少了权力寻租发生的可能。
编辑:SN098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