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端午节”小长假攀枝花市旅游市场情况分析

05.06.2014  17:52

  “2014年“端午节”小长假虽受持续高温和高速公路不免费通行的影响,但全市旅游市场仍然繁荣活跃,平稳有序,旅游交通顺畅,旅游市场监管有效,假日服务保障到位,无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发生。

   一、主要特点 (一)纳凉避暑,火了乡村旅游

  端午小长假期间,我市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三天小长假成为市民及外地游客寻找清凉、避暑休闲的好时机。境内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有山有水的各旅游新村、乡村农家乐成为了本次小长假的热点。特别是盐边县国胜渔家乐示范区及渔门镇周边和仁和区的平地镇、务本乡、仁和镇、宝鼎生态旅游区等地部分特色农家乐、特色餐馆均出现了排队等候就餐的现象。据统计,假日期间,纳入统计的6家旅游新村(阿署达、班庄新村、立新新村、仁和公园、海塔世外桃园、普威独树新村、红格村)共接待游客5730人次,营业收入达79万元,其中米易普威、海塔游客接待量位于榜首。另外,平地杨梅山庄共接待游客2000人次,营业收入达12万元;盐边凤凰嘴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900人次,营业收入达4万元;平地野风味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300人次,营业收入达8.5万元;米易碧园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100人次,营业收入达4.4万元;米易国宾农家乐共接待游客780人次,营业收入达3.97万元。其中有住宿条件的农家乐,如野风味、杨梅山庄、龙泉山庄等,床位出租率也都达到95%以上。乡村旅游从吃到住都迎来了火爆行情。

   (二)活动丰富,乐了远近游客

  小长假期间,各景区(点)开展了多项优惠以及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如格萨拉的篝火晚会、大黑山森林公园及各农家山庄的自制粽子、红格温泉和红格假日酒店的扫描微信享受折扣购票等。宝鼎生态旅游区举办了以“赏花戏猴、清凉消夏”为主题的百合花艺术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沿线农家乐及餐馆接待基本饱和,假日期间,宝鼎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10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4万元。

   (三)游山玩水,热了清凉景区

  端午节期间,持续的高温带来了大批纳凉的游客,各清凉景区也随之火爆。据统计,小长假期间,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512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8%;大笮风景区共接待游客23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3%;米易龙潭溶洞共接待游客1199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西区西佛寺景区玩水消暑的游客平均日接待量达4000人次,各景区接待人数和接待收入较去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高温天气,少了外地游客

  由于我市持续二十多天的高温天气,加上端午节高速公路不免费通行,本次假期外地游客明显减少。除相对凉爽的农家乐外,各星级宾馆和商务酒店入住率都较低,大多未超过40%。游客出游方式仍以自驾车为主,其中攀枝花本地车辆占自驾车辆的80%左右。另外,据高速公路统计,本次小长假期间,入攀七座以下非客运车辆1.31万台,较去年同期下降47%,外地车辆中主要以成都、云南楚雄州车辆为主。

   二、存在的问题

  热门景区接待能力低。部分景区住宿、停车、就餐、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满足不了自助、自驾游客的需求 ,“老三难” 问题依然存在。如格萨拉生态旅游区虽然气候较为凉爽,但从入住情况看,并没有成为本次小长假的热点,3天假期共接待游客6000人次,较去年同期减少21%,入住率也仅达到50%左右,主要原因就是景区道路可进入性差,花费的时间成本较高,且接待能力不强。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完善旅游要素

  加强旅游要素建设,强化吃、住、行要素设施。开发特色餐饮,合理布局景区周边的餐饮设施,减少游客就餐等候时间;合理布局和建设住宿设施,做好标识、标牌指引和相关信息发布,完善自助游信息指南,在住宿方面力求保障游客找得到,住得下;加强交通建设,开通景区间的公交车,方便自助游客出行;完善旅游咨询、停车、厕所等设施;注重游、购、娱要素的建设,使旅游要素平衡发展。

   (二)提高旅游吸引物

  积极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吸引游客的目光,提高游客的参与度。活跃夜间游客消费,把夜间餐饮做特,把城市夜景做亮,建设旅游产品购物街,推出1—2台针对游客的演艺节目,打造 1—2条市内夜间旅游线路。以此丰富旅游消费,延长游客在攀逗留和过夜时间。

   (三) 强化服务与管理

  以创建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