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扬奋进的2018】“数字”科技交响曲——学校2018年科技工作回眸
编者按:
不忘初心,栉风沐雨踏征程;砥砺奋进,凝心聚力谱新篇。
回首2018年,乘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东风,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站高位,谋全局,强优势,创一流,大力推进学校十三五蓝图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各项事业 全面发力, 蓬勃发展,成绩斐然。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回望过往一年的成长与蜕变、执着与坚守、耕耘与沉淀,我们以满心的希望与热情, 弘扬艰苦奋斗之精神,光大拼搏创新之品格,建功立业不负伟大时代,为教育强国战略贡献科大力量,以更加优异的成绩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数字”科技交响曲
——学校2018年科技工作回眸
序曲:加强党建,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学校科技战线全体人员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党建为统领,聚力“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工作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推动学校党委行政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用“绣花”的功夫细化实化科技工作措施,昼夜不息、风雨兼程、奋力拼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张蓝图绘到底, “1、2、3、4、100+、200+”这几个亮眼的数字,就像跳跃的音符,拨动着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工作者群策群力、锐意改革的旋律,奏唱着广大科研工作者勇于创新的欢乐歌。
第一乐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四川盆地高湿静稳大气超细矿物相复合污染物耦合界面反应机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这是继2011年后,学校第二次牵头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学校与多家董事单位深度合作组建的军民融合研究团队申报的《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整体立项资助。
学校全年获得自然科学与工程类各级科研项目立项756项,立项经费24849万元,到校经费14179万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项(含合作,第一批以牵头单位立项40项),其中第一批次立项数较2017年提高21.21%;获资助(直接)经费较2017年提高37.74%。
第二乐章: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其一是2018年5月,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建设,这也是四川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二是2018年12月,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实现“2+1”模式成功申报并获批,成为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军民融合类),这也是四川省属高校首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科技创新基地申报和评估验收工作有序开展。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论证报告通过评审,相关材料报送科技部;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验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工作进展顺利;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低成本废水处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接受科技厅评估准备工作有序开展。
第三乐章:3个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复杂过渡水域的动力机制和生境变化规律研究与应用》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适于现代产业链的竹种质资源选育技术创新与示范》、《复杂环境作业装备非平稳非均布重载智能平衡控制技术、系统及应用》两项成果被提名2018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通过公示。
学校全年共组织申报各级科技成果奖3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5项、地市级5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省部级12项、一等奖1项(另有2项公示)、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地市级4项,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组织各级科技成果评价(品种审定)13项,其中科技成果评价12项,品种审定1项。
第四乐章:4项科技新政
一是强化科研环境建设。深入实施科研经费倍增计划、实施重大项目(成果)培育计划等,配合制定实施学术科研特区建设实施意见等,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挺进深水区。组织申报2018年“龙山学术人才科研支持计划”,自然科学类方面,批准立项234个重点支持专项,15个团队支持专项,10个教授研究专项,10个研究专项。
二是革新项目(成果)申报组织激励方式。细化了申报纵向科研项目的激励措施,从组织动员、专家指导、形式审查、立项资助、经费配套、经验分享等多个环节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申报给予政策激励。全年认定和发放申报补助经费280万元;组织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暨专题辅导会30余场次,邀请相关科学部会评专家来校作专场辅导报告20余人次;切实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多次召开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推进工作会,围绕博士点、双一流建设目标,进行战略布局,进一步落实国奖申报任务,明确具体考核指标,实现目标过程双管理。
三是拓宽国防军工科研渠道。突破中央军委重大专项、前沿创新、重点预研及各部开放课题申报瓶颈,深化与在绵军工科研单位对接合作机制,建立了更加多样化的军工科研来源渠道。2018年再获1项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核应急科研项目,立项经费达到995万元。至此,学校在全国仅有的3项核应急管理项目中已承担2项,表明学校在核应急监测及装置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具有解决系列核应急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国家核应急处置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队伍。
2018年,学校组织军工科研项目申报49项,申报经费19812.04万元,与2017年实现同比翻增。此外,继2016年成为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以来,学校于2018年又申请成为成飞集团合格供应商。
四是正式启动“校园实验室”建设工作。以“智慧校园、美丽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为契机,围绕人居环境相关学科开展相关科研创新活动,正式启动以校园为研究对象的“校园实验室”建设工作,该项目是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补充,项目实施后将对校园环境建设、科研条件建设以及民生建设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乐章:“100+”篇一区 学术论文
全年发表学术论文1176篇,其中,重要核心746篇,一般核心271篇。三大检索收录学术论文534篇,其中SCI收录440篇,EI收录91篇。JCR期刊分区数据在线平台收录学术论文440篇,与2017年同比增长23%,其中,一区117篇,二区93篇,三区130篇,四区100篇,与2017年相比,一区学术论文同比增长30%。发表T2等级学术论文1篇,自然指数期刊16篇,ESI高被引论文8篇,ESI高被引论文扩展板(3%)25篇。
根据2018年最新自然指数排名,学校在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200的排名中位列第106名,较上期提升了10个名次,仅次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位居在川高校第三名。
著作成果方面,发表著作21部,其中,学术专著17部,一般学术著作4部。专利成果方面,申请发明专利47项,授权专利179项,其中,发明专利139项。
第六乐章:“200+”场 学术交流
全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238场,其中院士及国际专家、学者41场;牵头主办、承办、协办“第一届材料科学与小角散射技术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56场;以理事长、副理事长、团体会员等身份参与校外学术团体52个。
尾声:困难不足与未来展望
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学校将主动适应形势,主动应对新任务、新方向、新业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改进争取科技资源的能力和方式,熟悉国际合作程序,提高国际合作能力;高效利用国内外引进人力资源的渠道,充分发挥创新基地、学术交流以及院士和高端人才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积极加入创新组织团体,合纵连横,把科技工作的难点与需要结合起来,在实现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刘芳池 编辑)(科技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