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之果开出美丽的花——专访2012—2014年度学校优秀党员万顺福

12.12.2014  17:16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1975年入党的他,如今已是花甲之龄,作为一个党龄近40年的老党员,他凭借对祖国、对学生的热爱,一直坚守在那一方三尺讲台。他教过的学生中,有被媒体评为四川创业精英的舒义,有留学日本、回国后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的陈艳,也有默默无闻、为祖国经济建设发展添砖添瓦的工作者。

  万顺福曾于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师德标兵,2010年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名师。他主研的国家社会基金项目《企业家队伍建设与企业问题研究》结题成果获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作为第一作者完成出版的专著《现代管理论》获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万顺福教授近照

  真诚用心,教学两相长

  “教学的意义就是要认真地对待学生,对待每一节课”——万顺福在多年教学工作中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

  谈到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万顺福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将爱心、热心、倾心、静心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有爱心——不仅爱学生,更要爱教育这个崇高的事业;有热心——一走进教室就要充满热情,带给学生力量;要倾心——全心全意对学生负责,把每一次上课都当做一次考验,从不应付了事;要静心——用平常心来看待名利。对自己的教学生涯,万顺福这样评价:“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这么多年中,我的能力或许不是最强的,但是这‘四心’我是切实做到了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真诚,他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格外亲切。有对前途迷茫、情绪状况不佳等情况的学生给他打电话,认识或者不认识,他都多次为了开导同学,接电话到深夜。他说,作为父亲,他和学生家长感同身受,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好老师,所以他不认为这是负担,只要是能够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他就很满足。

  有求必应,倾囊授真知

  “不管是教学还是行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党员,那么对什么都应该全心全意,”万顺福讲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不能脱离教育,只有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为学生服务,从根本上才有利于管理。”

  万顺福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准备授课内容。他的课堂总是生动、活泼、有趣。他的学生谈到:上过一阵子万老师的课,就会奇妙地发现,我们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能够轻松地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万顺福参加过许多培训交流会。在课堂上,他喜欢将这些经历作为案例讲给学生听,传递一些实践经验,希望学生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有所感、有所悟,从而有所为。他相信,身边的故事更容易让学生振奋,于是他常给学生介绍一些优秀校友作为学习的榜样。他总是希望给学生以正能量,将自己所知所思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

  对于学生的要求,他几乎都有求必应。不管是学生创办的创业投资大赛还是学术论坛,但凡是邀请他的活动,他都会抽出时间去现场参与,帮助学生完成各类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不忘使命,责任肩上扛

  “回忆起来,自己入党已有40余年,”万顺福说,“十八大之后中共对党员的要求越来越严。”在他看来,那些要求都只是一个党员应有的基本素养。

  在他看来,学院的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关注的重点从面细化到点,对家境困难或是思想有明显波动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他说,学生在不理想的边缘时,能够把他拉回来,这就是一个老师的使命。

  前几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二年级有一个男生经常旷课,整天不是睡觉就是沉迷于网吧。了解到他的基本情况后,万顺福主动与该男生的母亲联系,并且担任起该生的“心理辅导员”,从一个父亲、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同他进行了多次谈话。最终,该男生重回课堂并顺利毕业。“我不会忘记一个好老师、一个好领导的责任,无论再苦再累,我也愿尽最大的努力。”万顺福坚定地说。

  在采访过程中,万顺福多次强调:“以一个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没有做好工作就是失职,做好了就是本分。”作为学院领导,他致力于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职工营造宽松和谐、身心愉悦的教学科研环境;作为同事,他积极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却主动让出获奖和评优机会;作为教师,他精心组织安排教学任务,所讲授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如果有一天,你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他愿意回头给你递一把雨伞;如果有一天,你无力前行,他愿意为你带去一个温暖的午后;如果有一天,你迷茫失措,他愿意为你拨开笼罩在前方的阴霾。万顺福在实践中践行党员信念,在行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用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浇灌出一朵朵祖国未来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