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钱紧民间借贷辣招催收:打打杀杀不管用要打110
钱紧“收账”急 企业借贷过“年关”
深圳某市场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最近跟朋友聚餐,刚坐下就听到旁边桌有一“金链大哥”对边上的人说:“前段时间7天期SHIBOR利率飙升了155个基点,A股表现低迷,钱很紧,咱们收账任务重,你明天再疼也要在胸口纹两只老虎。”
春节将至,很多中小企业资金链紧绷,从小微企业、担保公司到网贷平台都有着各自的烦恼。在这个时点,“收账”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企业间还账周期拉长,以票据结算为主的“纸面财富”不断膨胀,上下游企业间“连环债”隐忧加剧;另一方面,市场现金流紧张催热了民间借贷市场,一些民间金融机构面临“追债压力”,追债产业链悄然形成。
分析人士认为,财政缴款和提现因素将主导市场的资金面,加上新股上市、一级市场发债等扰动因素,长期看流动性难言宽松,这也意味着微观经济中的“众生相”将继续演绎。
民间借贷辣招催收
临近春节,讨债成为了困扰很多民间借贷公司的难题。近日,传闻深圳有人通过网贷公司贷款,但还款出现问题。“现在不是打打杀杀就能把钱要回来的,打110,警察5分钟之内就会到;催收,是要有技巧的。”一位民间借贷公司老板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据该老板介绍,在放款之前一定要在合同上给催收“打好提前量”,例如放车贷就要在合同上注明,如果不还款,本公司有权用备用钥匙或者拖车把借款人的车扣押。“一定要有钳制条例,如果没有,我们去拖车就犯盗窃罪了。”该老板说。
前期工作做好之后,催收团队的经验也很重要。一位深圳民间借贷公司的催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做这行一定要心理素质好、现场应变能力强。在催收之前要分析好对方弱点,催收过程中尽量避免跟借款人接触,最好是“不战而拖车”。这位催收员举了个例子,有一次要去向一位从深圳逃回岳阳老家躲债的车主讨债。据催收员分析,这位车主是一家企业的老板,借款几万元,应该有一定经济实力,由于经营不善无法还款。
在出发之前,催收员了解到车主在岳阳的活动很有规律,白天在镇上活动,晚上回到村里,在镇上也是在几个点走来走去。催收员估计他在岳阳也在做生意,于是就出发到岳阳讨债。“我们是利用他好面子,到他老家找他,他借钱不多如果被老乡知道下不来台就很没面子,我们把他的车锁住之后,车主跟我们交涉了几个小时后就把钱还了。”催收员说。
情况复杂的时候,催收员不单要跟借款人面对面较量,还要“跟同行抢”。“有一次一个贺州的借款人把工厂货物抵押给我们借款,最后无法还款,我们只能去收货。由于知道他跟另外一家民间借贷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于是我们就让他把仓库租赁合同变更到我们名下,并且把作废的合同登报,房东给了我们仓库钥匙,我们就去挂牌卖货。”催收员说。
不料,在卖货期间,由于借款人重复抵押贷款,有“同行”来争这笔货。“他们来了一伙人把路给堵住了,把我们的牌子砸了。然后我把录像机架好,也开了个车把他的车给堵了,不让他走,要他把我们的牌子给装回去、赔钱。”催收员说。
催收员向“同行”出示了委托书、新租赁合同、登报作废的租赁合同等资料,“同行”没有办法,只能赔钱走人。
承兑汇票漫天飞舞
在浙江经营一家制造业设备物流的企业负责人黄宇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抱怨,临近春节结账阶段,手上越来越难收到现金,只能从客户那边拿到印有不同面额数值的承兑汇票。“经济不好,很多企业销售不理想,利润下降,开工不足,生产周期越来越长。付账也从3个月一结算变成一年一付,而且往往付的就是从银行或者别的地方弄来的票据,根本看不到现金。”在黄宇看来,市场出现的“资金寒冬”让原本负债能力薄弱的企业命悬一线,尽管从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能够解决短期融资难题,但实际上企业经营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一方面,企业如果以承兑汇票当支付工具购置货品,供应商则会通过提价或减少供应量的形式来转移由票据产生的利息费用等贴现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企业需要现金支付员工工资、垫付到期贷款,资金需求紧迫,则需要将手中的票据提前兑换,现金提供方也会将贴现成本计入到企业财务费用中,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资金成本。此外,最初申请开承兑汇票的企业一般还需要花费一笔开票手续费,且预先存入银行30%至100%的保证金。
“现在市面上承兑汇票满天飞,比如下游客户企业拿承兑汇票做支付的话,我们也没有现金流付给上游的钢铁厂,也只好用承兑汇票来还账,一家欠一家不断循环,汇票就和现金支票一样可以自由流通,但也都是些纸面上的现金流,这让我感觉很危险。”以票据结算在上下游客户间不停流转的情况正在日益泛滥,形成牢固的三角债关系,一旦资金链条断裂,波及面会非常大。
据一位熟悉票据业务的银行系统内部人士透露,承兑汇票的设计原本是解决企业短期融资的问题,让一些不具备贷款资质的企业可以通过表外融资的方式获得承兑汇票便于结算,且不占用银行有限的贷款额度。“但后来票据业务已经演变为企业变相融资的手段,银行通过票据业务收取保证金,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现在监管层需要挤出这种过度信用的水分,短期内就会给企业的资金带来影响,银行也可能面临因企业破产等问题而出现频繁的表外不良资产。”
在部分企业出现“承兑汇票”尴尬同时,专注赚取利率差价的“票据中介”则盘踞在票据融资食物链中赚的盆满钵满。在嘉兴某资产公司专职收票业务的王波阐述了票据贴现业务的大致盈利模式:“一种是向社会企业回收承兑汇票,通过拆借市场转卖给需要票据来抵充贷款额度的银行机构,一般中间人可以赚取2%左右的利差,票据回收门槛基本在每张500万以上,一次回收最高1亿元。另一种则是小型票据贴现公司,充当企业和企业之间票据流转的中间人,解决企业资金问题,赚取更高差价。”据了解,每到年关企业收账时点临近,这种票据贴现需求非常火爆,票据贴现利率上升的也很快,为获现金流的企业不得不承担逐渐升高的贴现融资成本。
去杠杆僵局待打破
宽松流动性时代的终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市场上的资金紧张不仅催生追债产业链的新生事物以及票据市场的高温,也给银行机构控制流动性带来日益庞大的压力。2013年由资金错配导致的“钱荒”事件,让金融系统中的资金空转、流动性虚增及过度杠杆化等问题暴露在阳光下,信用风险的释放要求银行谨慎控制放贷节奏。
尽管收窄流动性、去杠杆化已然成为趋势,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谨慎在现实操作层面却频频遭遇坏账率上升的挑战,传统稳固的信贷链条构成的“僵尸信用”正在将银行机构牢牢套住。据上述银行人士分析,目前银行机构仍在消化此前过度放贷、票据或信用证等融资空转产生的恶果。“银行将持有的票据转移到表外,实质上票据违约风险会随着业务量增大而增加,民间大量票据贴现交易将使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可能会超过自身承受能力。为防止票据业务出现坏账风险,银行就得不停的用新票据取代旧票据,而无力转移这类流动性放出的通道。”
银行放贷方向转变艰难的背后凸显出流动性难以改道的尴尬。根据上述企业、银行及票据中介机构等人士描述,尽管监管层已出台清理票据等中间业务、挤出融资水分的规定,但类似票据市场承兑与贴现背离的现象仍难杜绝。一方面,针对民间资金市场的膨胀,目前监管难以覆盖,大面额票据往往被视为融资套现工具,而无需真实贸易合同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承兑业务放出的流动性最终仍然指向了房地产等经济部门,真正需要资金扶持的小微企业则仍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
从企业层面看,流动资金的枯竭也是企业自身产业链盲目扩张、套利冲动的后果。据黄宇回忆,前两年不少企业从银行贷款后资金投入到房地产或其他热炒的行业,或超出自身的运营能力进行盲目扩张。如今房地产市场降温、银行可贷资金减少,企业自然会出现资金链条紧张的情况。银行系统业内人士也认为,投机心理导致的经营危机让企业不得不最终求助银行机构,而银行出于控制坏账率的目的继续将信用资源倾向上述企业,造成僵尸企业对流动性资源的长期占用,去杠杆化难以真正破题。
专家表示,未来国内货币市场的宏观政策目标,是需要让流动性方向改道,通过银行坏账清理和核销等方式降低银行风险,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中有效率的部分。当下中国经济进行的结构转型也将有利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同时通过各类财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脱离对不良债务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