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以“精准教学”助力山区群众“精准脱贫”
(代学清 苟云秀 杜康 记者 任毅)“真的没想到,今年卖蜂蜜竟然收入4万多元。”日前,绵阳市平武县坝子乡树家村的史顺金一谈起今年的收成,脸上就乐开了花,“多亏了村里办的‘农民夜校’,让我学到了中蜂养殖技术,不仅扩大了规模,而且收入也不断增长。”
原来,史顺金一家一直就有养殖中蜂的历史,但是由于技术不到位,多年来成不了气候。去年,听说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他便带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听了一堂课。“没想到养蜂的学问还这么大。”在几次听课和现场咨询后,按照农技专家教的方法,他将自家的蜂箱底座垫高,避免潮湿环境影响中蜂生长;除掉蜂箱周围的一些杂草,便于中蜂归巢。就这样,今年他家的蜂群不仅迅速扩大到73群,而且还取了1000多斤蜂蜜,收入比以往翻了两倍。
去年以来,平武县委、县政府把开办“农民夜校”作为提高群众思想水平,掌握致富技能的重要抓手,对照“八有”标准,在全县248个村全覆盖建立“农民夜校”。为加大“农民夜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该县还择优遴选了5所“农民夜校”作为县级示范学校,采取统一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三统一”模式,对示范校教学活动进行规范,以点带面,促进全县夜校全面规范。
为确保“农民夜校”培训内容全面对接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该县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群众推荐”的方式,从相关部门精选征集83名优秀人才组建“平武县农民夜校培训师资库”,涵盖农技、乡风文明等五大课程类别。各乡镇、村分别遴选当地“土专家”“田秀才”建立本级师资库教师1700余名,与此同时,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通过征集教师授课内容制好授课“菜单”。夜校开课前,采取发放意见征求表、集中座谈、个别走访等方式,充分征求贫困群众意见,请群众出点子、定题目,让群众“点菜”,需要农技知识就讲农技知识,需要法律知识就讲法律知识,让农民夜校对上农民的“胃口”。通过“配菜+点菜”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加“农民夜校”的积极性和热情。
说起“农民夜校”的好处,阔达乡铁龙堡村的刘德斌赞不绝口。原来,刘德斌同当地老百姓一样,一直以来在自家地里种植的都是玉米、豌豆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不高,收入也不好。听授课老师讲,铁龙堡村海拔、气候和土壤都非常适合尖椒种植,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刘德斌拿出了家中的半亩撂荒地,种上了尖椒苗。按照亩均5000斤的标准,今年仅种植尖椒这一项至少增收1500元。
“产业发展如何搞,‘农民夜校’把路找”“夜校真正好,老师手把手教”……如今在平武,这些由群众自己总结出来的话语,正折射出该县“农民夜校”受欢迎的程度。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9月19日,平武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旭告诉记者,“一个人知识与信息的吸取与运用能力,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及其创富能力。通过举办农民夜校,不仅将新时期新阶段党委政府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面对面地传递给了广大的山区群众,而且也增强了广大山区群众在脱贫奔康道路上的内生动力与致富能力,补了‘精神之钙’,强了‘致富本领’,从而也培养了一大批脱贫攻坚明白人和勤劳致富带头人,实现‘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多重效应,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