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原创平价艺术品 家里的墙壁更有“艺术范”

13.05.2015  16:24

轻点鼠标,原创平价艺术品上门美化居室;足不出户,各类艺术培训触手可及……“互联网+”代表的新兴经济形态,如今已越来越多地渗入文化领域。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互联网+’时代的在线艺术消费”,带领读者打探互联网在艺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如何惠及广大民众,提升艺术消费领域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互联网+”时代

在线艺术消费

5月12日,“霍嘉顺、胡霜桥线上义展义卖”专题页面,在自贡人肖毅创办的艺术品移动互联创投平台“艺术·能见度”正式上线。至此,4月底创建的这一原创平价艺术品线上销售、展示平台,已上线15位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在网上办展览,然后卖艺术品,互联网+出的艺术消费新方式观众买账吗?

【消费者体验】

魏安然新家的3幅画

26岁的成都女孩魏安然最近刚刚完婚,准备装修位于高新区的新家。“想在墙上布置一些原创艺术品,不过预算只有两万块钱。

在朋友的推荐下,魏安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开“艺术·能见度”,结果惊喜地发现超过一半作品售价在千元以内,最低仅有300元。

以前逛画廊、看拍卖会,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几百万的作品,没想到这里的价格这么亲民。”尤其令魏安然惊讶的是,网站并没有按照中国画、油画、版画等门类,对在售艺术品进行分类,而是按照客厅、书房、卧室、餐厅等“适用空间”分类。“有了参考,选择作品心里就有底了。

花了足足半天时间浏览网站,魏安然和丈夫最终选定了3件作品:1件静物题材的油画,1件人体题材的油画,1件风景题材的水彩画,准备分别挂在书房、卧室和客厅。完成在线支付,魏安然兴奋地表示,“跟在淘宝上买东西区别不大。作品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寄出,到时候装上画框就能上墙了。

【记者调查】

在线艺术想“+”出大众消费市场

互联网+艺术品展销,近年来已渐成风气。仅仅在雅昌艺术网“画廊频道”,就有近70家四川艺术机构在线展示并销售作品。

然而记者发现,它们多为艺术机构线下代理、拍卖业务的线上翻版,并且多销售面向高端市场的知名艺术家作品。例如,庞茂琨、苏新平的油画出现在K空间的“线上展厅”;首尔迪文化艺术中心在线展销的作品,多出自赵朴初、吴昌硕、刘继卣、李琼久等名家手笔。

这种艺术品消费格局并不正常。艺术品收藏家、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谢晋宇表示,“国外的艺术品市场中,近30%的成交额都来自家庭购买。而在国内,艺术品消费似乎成了圈子内的自娱自乐,与公众的审美和消费需求脱节。

大量青年艺术家无处展示、推广作品,大量普通消费者无处购买美化居室的平价艺术品,“艺术·能见度”正是瞅准这一市场空白。“我希望原创平价艺术品能走进千家万户,美化‘空白的墙’。同时,让广大青年艺术家知道他们的作品可以上网展出,上网销售。”肖毅说。

签了半年协议,没有规定要交多少作品,也不需要手续费和佣金,只是通过适当加价从客户那里赚点钱,感觉对艺术家比较‘人性化’。”作为首批上线的“艺术·能见度”青年艺术家之一,金磊磊对合作方式比较满意。不过她也担心,网络平台无法完全取代线下销售,“毕竟更多人习惯现场欣赏艺术品,在网上看不清楚细节”。“今后可以考虑一方面做线上销售,一方面做线下的展览或者品鉴会。这样配合起来,可能会让平台越做越好。

【记者提问】

记者:网上展销艺术品,怎么确保货真价实?

肖毅:我们和四川省版权事务中心签订了协议,对销售的每件艺术品进行版权登记。今后甚至可以对创作过程也拍照登记,保证作品的原创性与真实性。

记者:除了线上展销和线下活动,“艺术·能见度”还有什么打算?

肖毅:今后还准备按照用户的装修风格,邀请艺术家量身创作艺术品。也可以参照国外“艺术银行”的思路,从事艺术品租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