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成都市纪委"情报站":每封举报信都有"身份证"

23.06.2015  23:00

    在纪检监察机关,有一个处室被喻为正风反腐的“情报站”,也被称为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一车间”,这里就是信访室。各类信访举报信息通过来信、来访、电话、网络等多条渠道,最终在这里汇集,随后根据线索性质内容被分发到不同的部门,或可成为揭开一个个违纪违法案件的重要线索。近日,记者走进成都市纪委监察局信访室和信访举报中心,探秘纪委信访工作的“台前幕后”。

    来信

    每一封举报信 都有一个全国通用“身份证

    在市纪委机关,有一间办公室总是房门紧闭。

    在专人的带领下,本报记者获准走进了这个特殊的房间——市纪委信访室处理群众来信专用办公室。

    刚推开门,迎面看到一块醒目的红色牌子,上书八个黑色大字:涉密场所、闲人免进。

    房间里数张办公桌,全都用高高的磨砂玻璃隔开,相互形成独立的私密空间。工作人员说,之所以要在分信和办信区安装磨砂玻璃,正是为了遮挡信件,防止举报信息泄露。

    来信,是目前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信访举报的最主要渠道之一——根据市纪委的统计,2015年以来,市纪委受理群众信访举报3678件,其中来信2105件,占到了57.2%。

    办信区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台打印条形码的机器,每张条形码上都印有“中共成都市纪委信访室*监察局举报中心”的字样。市纪委信访室主任潘杰告诉记者,这个条形码是全国通用的“身份证”,每一封举报件都会拥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殊标识”,并凭此号码进入中纪委信访举报系统。扫描任意一个条形码,就可以看到对应的信件内容以及排查、督办、审结等信息,全程跟踪可视。

    贴上条形码的信件,就进入到分信区。其中,反映市管党员干部的分在一起,及时送审报批后由市纪委组织调查;反映区(市)县和市级部门管理党员干部的,则分发给各区(市)县纪委或市纪委、市监察局派驻(出)机构,进行调查处理。

    根据市纪委规定,所有信访举报件,从收到信件开始,在信访室内部“逗留”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两个工作日。分发给各区(市)县和市纪委、市监察局派驻(出)机构的信件,也会为它们设定各自“保质期”。如果超出“保质期”,系统便会自动“报警”,加强督查督办,以此倒逼各环节、各岗位加快办理速度。

     来电

    电话举报违规办婚宴 纪委一小时后现场调查

    “虽说来信依然是信访举报的主渠道,但像上班期间打麻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这些现场类线索,举报人一般都会选择电话举报。如果通过来信举报,等信寄到了,现场证据已经没有了。”据介绍,近几年,电话举报和网络举报已呈现出迅速上升趋势。

    2014年7月14日下午4点半左右,都江堰市纪委接到了一个举报电话,举报大观镇滨江社区干部郑松良为女儿结婚大肆操办婚宴。一个小时后,都江堰市纪委调查人员就赶到了现场。

    第二天,都江堰市纪委将调查情况移交给了大观镇纪委。经查,郑松良未履行相关报备手续,就为其女儿举办婚宴流水席,共计两轮33桌,期间收取礼金约7.3万元。作为社区支委委员,违反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不准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借机敛财”之规定,大观镇纪委给予郑松良严重警告处分。

    正因为电话举报的这一特性,因此,确保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是市纪委和各区(市)县纪委信访室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在市纪委电话举报中心,每个工作日的上午9点到下午5点,电话举报中心的2台座机电话铃声不断,接听电话的同志耐心询问,仔细记录。在非上班时间,市纪委值班室内的一个黑色手机就会开启,打给举报中心的电话都将转接到这个手机上来,实现无缝对接,保证不漏掉任何一个举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