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鬼才魏明伦解读端午:屈原和楚辞是灵感之泉
5月31日,成都锦里,传统的端午节习俗活动吸引众多游人。刘陈平 摄
5月31日,游客在锦里体验用艾草、菖蒲熬制的“沐兰汤”。
原标题: 魏明伦:屈原和楚辞是灵感之泉
“巴蜀鬼才”认为端午是“唯一节令与气节交融”的中国传统节日
华西都市报: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包粽子、剌五毒、斗蛋、沐兰汤、汉服展示、古老箜篌演奏……在成都锦里,三天小长假都会举行有特色的传统活动,其中一些,你是不是从来没听说过呢?端午所承载的文化记忆,深厚绵长。回归传统,不忘“气节”,找寻民族精神之所系,今天,让我们听一听巴蜀鬼才魏明伦如何解读端午。
传统节日中,“巴蜀鬼才”魏明伦对端午节的喜爱程度仅次于春节。因为,端午节不仅肇始于民间,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还代表着某种精神的传承。在他看来,端午节的可贵之处,便在于它将节日的欢愉与国人千百年来珍视的气节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不时给人以警醒。
“鬼才”记忆
划龙舟、抢鸭子是最怀念时光
年幼时期的魏明伦生性好动,爱凑热闹。每年端午,划龙舟、抢鸭子等集体活动的现场,总能够看到他的身影。这也成为他后来常常怀念的童年美好时光之一。
“每年要吃粽子”的端午,是魏明伦童年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现在,魏明伦仍对幼时过端午的一些细节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活动特别多,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当然那个时候雄黄酒我不能喝,每次就由母亲抹在我的额头上。”
赛龙舟是每年端午活动的重头戏。“参加龙舟比赛的队员每年提前一个月就要开始训练,选拔则更早,对队员的要求也非常严格。”魏明伦说,每年比赛的当天,大量的居民从十里八乡赶过来,为了占据有利位置,他每次很早就会出发,“那是当时我们家乡最大的民间盛会”。
端午“气节”
纪念屈原 被赋予“爱国”之义
据魏明伦考证,端午最开始是一个节日,后来才加进纪念屈原的含义,并被赋予“爱国”、“气节”的延伸义。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农历以地支为红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辛五月为午,又称五月为午月。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为恶日,人们避讳“端五”,改称“端午”。端午后因纪念屈原而成为传统节日,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屈原之所以受到人们广泛、久远的敬仰,在于他宁折不屈的品质。他执着于追求正确的事,甚至不惜死谏的做法让老百姓无不感念。屈原满怀抱负,但却屡受排挤,终因秦破楚而绝望投汩罗江殉国。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气节,刚正清廉,坚持正义,不向恶势力屈服,以正直独步世间的气节。”魏明伦说。
“鬼才”创作
为气节折服 辞赋成灵感源泉
魏明伦与端午的缘分并没有因为年岁的渐长而消减,反而更加深厚。“小时候老师喜欢讲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楚辞》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魏明伦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屈原,“刚开始的时候懵懵懂懂,只是觉得写得好。”后来,深读之后,魏明伦不仅折服于屈原的文笔,更为其气节所震撼。
他开始迷恋辞赋,屈原以及其气节给日后他的创作带来大量的灵感和营养,这对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也因此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国内进行辞赋研究与创作最早的一批人。“我一直尝试将辞赋运用到我的作品中,并用屈原的精神鼓舞自己,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大家的认可。”
之所以对端午节情有独钟,魏明伦解释,因为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将节令与气节水乳交融的节日,不仅有娱乐纪念意义,人们还可以从中汲取养分。”
此外,魏明伦认为,端午节还代表着某种精神的传承,并长久地滋养着他以及和他一样希冀有所建树的生命。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