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远离“巨灾债券”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深藏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向监管机构提交的文件中,但没有引起投资者重视:根据“管理层对保险费率充足度的评估”,公司悄悄地“限制了”再保险领域的业务规模。说白了,这意味着巴菲特为人们提供自然灾害保险的意愿下降,因为这样做不值得。
投资者和央行官员应当注意。马虎的观察者可能以为,巴菲特的这一举动是因为自然灾害越发不可预料。毕竟,白宫日前才发布报告,称气候变化加速,导致更多极端天气出现。
但事实上,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再保险领域所做的调整更多反映了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金融扭曲。再保险业务对巴菲特等精明投资者的吸引力降低,是因为随着投资者追逐高回报,大量新资金涌入这个市场。量化宽松不只促使投资者积极接受企业和主权风险(例如希腊银行债务),还鼓励他们积极承受环境风险,为飓风等事件带来的损失提供担保。
规模达200亿美元的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市场便是佐证。这类工具诞生于20年前,本质功能是让投资者押注:当企业遭受重大灾难影响时,是保险公司将接到它们的索赔,还是企业自己承担损失?债券期限通常为三年,如期满时未发生灾难,债券投资者将获得优厚回报;如果发生灾难,投资者将承担损失。
当这些风险型证券出现时,只有专业的对冲基金和其他具备灾害风险专业知识的资产管理公司才敢购买,因此在整个再保险市场中,巨灾债券市场的规模较小。但在过去几年,这一市场却显著扩张,光是2014年前4个月保险公司就发行了创纪录的47.5亿美元巨灾债券。主流投资者纷纷涌入:去年约五分之四的此类债券被养老基金和其他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买走。
巨灾债券之所以有吸引力,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回报率高于目前收益率极低的高风险企业债券。但巨灾债券还有一个诱人的特点:它们被认为与其他资产类别“没有相关性”。2008年金融危机时,许多市场一齐下跌,加大了风险对冲难度,因此自那以来,无相关性的特点备受重视。
但随着投资者涌入,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了:收益率大跌。一篮子巨灾债券的平均收益率近几个月在略高于5%的水平徘徊,约为两年前的一半。这在某个方面是好事:去年,收益率下跌使消费者购买保险的成本降低了15%左右。保险业正在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资金池,这可能使之更为坚韧。结果就像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的杰伊•盖尔布(Jay Gelb)所说的那样,养老基金等“另类资本”可能将在未来几年占据美国房地产巨灾再保险市场(规模为3000亿美元)的30%份额,而现在是15%。
但关键依然是风险和回报。许多争相投资巨灾债券的投资者从未目睹过此类工具造成重大损失;虽然飓风桑迪(Sandy)两年前造成严重损失,但佛罗里达和加利福尼亚两州近期躲过了数次冲击。相对的风平浪静令投资者似乎不担心收益率暴跌。但像巴菲特这样的资深保险家认为这是一种自满心态:在他们看来,回报率已经跌得太低——在这个低利率时代已不足以弥补巨灾风险。
当然,这可能意味着巴菲特和观点与他相似的人们过于保守;但更有可能的是,如果下一场灾害来袭,养老基金可能面临冲击。不论如何,这都提醒我们,宽松货币可能造成出人意料的结果。这种想法令人警醒——特别是在大西洋地区又将迎来飓风季节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