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小时到37分钟 巴中“飞”出加速度
千年蜀道不再难。“巴陕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春节前,巴中恩阳机场有望通航。”近日,几条消息持续刷爆巴中人的微信朋友圈。因秦巴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巴中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建地设市以来,巴中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先后掀起了以交通为重点的三轮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着力破解城乡发展短板。而今,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1993年成立地区时相比,2017年底巴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扩大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原来的399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加到原来的3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到原来的36倍。
蝶变,正在巴中——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
【一城一事】
11月28日,巴中恩阳机场迎来通航前的重要“大考”——试飞。当天11时56分,一架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的空客A320,历经37分钟的飞行,平稳降落在恩阳机场停机坪。这预示着巴中恩阳机场有望在春节前实现正式通航。
“好久可以买票?”“什么时候开通杭州、宁波、广州、厦门、海口的航线?”……当天,多个网络平台的网友留言突破上百条。
机场通航为何备受瞩目?交通之变究竟能为巴中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畅通出行路 老区不再封闭
巴中市是典型的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建地设市之初,这里有90%以上的村不通公路。南江县大坝林场的老护林员还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翻越米仓山非常困难,“因为不通公路,下趟山经常要花三五天,冬天大雪又封山。每年大概有四五个月几乎与外界隔绝。”
建地设市以来,巴中掀起了以交通为重点的三轮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巴广、巴南、巴达、巴广渝等高速公路先后通车,交通短板逐渐补齐。
市民李雪经常往来于成都和巴中之间。近年来,她不断感受着交通改善带来的“加速度”。“没高速的时候,从成都回巴中要走10个小时以上,有了高速只要4个多小时。”
让李雪更激动的是,即将通航的巴中恩阳机场又缩短了她与家乡的时空距离。
根据规划设计,巴中第一座机场——恩阳机场为4C级支线机场,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9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00吨进行建设,首航明确了北京、上海、深圳、成都4个目标城市。“以后可以坐飞机回巴中了,只要37分钟。”李雪说。
“老区不是封闭的代名词。”巴中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改变落后的历史面貌必须要有开山辟地的决心和勇气。巴中恩阳机场试飞成功,不仅能填补巴中航空交通运输空白,也将极大地提升巴中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当地全域旅游事业发展。
打开致富门 大山深处悄然改变
最近,米仓道上传出好消息——历经9年建设的巴陕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巴中至汉中的时间由3.5小时缩短为1小时,到西安也只需 4小时。
这让长期跑运输的南江县关坝镇石羊村村民张武宗很是激动,“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从几十年前出行靠驴马到如今的内外畅达,过去的闭塞之地正成为区域交通枢纽。
巴陕高速公路沿线设置了7处互通式立交,不仅与多条国省干线相连,还与规划中的旅游公路米仓大道相连。未来去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路通则百通。“巴中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和森林康养都大有可为。”巴中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巴中正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响“山水画廊·秀美巴中”特色品牌,擦亮“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五张招牌,以全域旅游发展助力老区振兴。
巴中大山深处,一个个贫困村落也悄然发生改变。
因山高路陡,2014年前,通江县杨柏镇双凤垭村没有水泥路,村民出行全靠步行,运输物资全靠肩挑背扛,农业生产全靠天吃饭。2015年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以来,该村率先解决交通短板,硬化村道路11.8公里,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此后,又逐步改善住房、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发展花椒产业,顺利脱贫摘帽。
“现在我不光脱贫了,还住进了130平方米的好房子。”村民凡绪升说,巴万(巴中至万源)高速修通后,村里的面貌还会有更大的变化。(记者 史晓露)
责任编辑:张维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