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三年治水取得十项新成效

04.04.2014  12:36

    2011 年4月7日,巴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治水兴水推进水利跨越发展的意见》(巴委发〔2011〕1号),明确了新形势下治水兴水的总体部署。三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水利跨越发展,加快构建人水协调供排水保障体系,水务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完成各类水务投资41亿元,实现新增蓄引提水能力8300万方,新增灌面16.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28万亩,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60.5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新增城镇堤防68公里。
    巴中水利在全省地位明显提升。2011、2012、2013年,巴中水利在全省“李冰杯”绩效考核中,分别获得两次一等奖、一次二等次,2012年获得三年一届的 “李冰杯”。三年来,全市争取到位省级以上水务项目资金共26亿多元,年均超8亿元,2013年达10亿元,在全省市州中最多。同时,巴中治水兴水的经验与成效多次被《人民日报》、《内参选编》、《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三年来,按“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项目,在建1座大型、5座中型水库,正在开展1座大型、7座中型和10座小型水库前期工作,省政府及省水利厅领导评价“巴中已成为全省大中型水库建设的主战场”。牛角坑水库枢纽工程竣工验收,干渠建成通水;二郎庙水库枢纽工程全部建成,干渠一期基本完工;双桥水库大坝填筑全面完成,溢洪道完成金属结构安装。天星桥水库2011年开工,完成导流隧洞衬砌、开始大坝填筑。湾潭河水库2013年7月开工,放空(导流)隧洞已贯通。红鱼洞水库可研立项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于去年11月19日举行开工动员会,库区移民搬迁和道路改建工程全面启动,现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待批。红鱼洞水库项目创造了全省大型水库前期工作推进的最快纪录,探索和积累了我市开展大型水库前期工作的宝贵经验,结束了巴中没有大型水库的历史。黄石盘水库项目建议书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已报水利部待批;江家口、青峪口水库项目建议书通过了水利部水规总院技术咨询。官房沟、草庙子、望京、干沟河、双河5座中型水库及10座重点小型水库前期工作也已相继启动。
    巴河治理和巴城供排水一体化取得阶段性成效。巴城一期堤防工程(柳津桥至大佛寺)10公里全面完工,栽植绿化苗木7万余株,新增生态绿化面积12.4万平方米,实施了石油小区至回风大桥两岸的堤防景观亮化工程。总投资近6亿元、新建堤防7.07公里的巴城二期堤防及闸坝工程也即将动工。通过市场化手段,与成都兴蓉公司合作,打造巴中供排水一体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市第三水厂、第二水厂,新铺装改造中杨大道、黄家沟、北龛大道等地段供水管网17 公里,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了巴城污水干管40多公里建设及12个污水直排口整治工程。
    小农水示范市创建成效显著。2011年以来,小农水示范市创建取得了新进展,巴中市成为全省唯一所辖县(区)连续两轮整体进入小农水重点县的市州,累计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投资4.19亿元,在全市503个项目村整治山坪塘2731口,新建蓄水池4026口,新建改建渠道2896公里;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629万立方米,新增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2万亩,新增节水灌面12.8万亩。在小农水项目省级绩效考评中,我市连续两年综合排名为市州第一名。丰富完善“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建成了平昌元丰——五木等5个万亩以上农建综合示范片。大力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累计为5460口山坪塘、7580口蓄水池、825条引水渠、126个提水泵站、694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颁发产权证书计14685本。
    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明显提高。投资近800万元完成了市防汛减灾应急预警指挥中心与县级防洪非工程系统建设,联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防汛指挥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了对全市12个重点防洪部位的实时视频监控。中小河流水文监测一期项目110个自动雨量站和10个自动水位站基本完工,二期项目新建11个水文站已确定招标代理机构,正在财政评审。新建了城镇堤防68公里,动工整治病险水库218座、完工215座,新增和改造中小型灌区渠系273公里,完成了156个旱山村的治理。
    民生水利工程全面实施。一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解决。争取国家、省级财政资金3.1亿元,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采取集中供水、铺管扩面、红层找水三种模式分类建设饮水工程,共解决了60.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全市建制乡镇及村庄居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0%、65%以上。二是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巴城第三水厂,不到6个月时间就完成主体工程和8公里输水管网建设,创造了半年建设一个水厂的纪录;市第二水厂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巴城江北水厂、恩阳城区、通江县城等供水扩能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已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13万立方米。巴城及三县城区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 100%。三是水产业加快发展。全市新组建74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79个村发展水产,稻田养殖面积达20万亩,大水面生态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拥有“全国休闲渔业基地”2处,农业部健康养殖基地8处,无公害养殖基地15处。2013年全市渔业产量5.98万吨,产值7.5亿元,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14公斤,已达我省平均水平。
    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逐步强化。一是大力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出台了《加强规划水资源论证管理的通知》,把规划水资源论证作为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区域发展等规划审批的重要前置。二是扎实推进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2011年以来,共核发《取水许可证》21套,2013年征收市本级水资源费127万元,首次实现了市本级水资源费过百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平昌县被列为全省首批3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之一。三是强化水质监测。对全市具有人饮功能的124座小型水库水质进行了普查性监测,按季发布水质公告。四是规范河道采砂管理。研究出台了河道采砂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市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共取缔非法采砂51处。五是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0万立方米,市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县城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5%。大力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市188个集镇污水处理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积极推行新农村、巴山新居、居民聚居点配套建设沼气池、人工湿地等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六是水土保持工作持续加强。在16条小流域内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共开展执法检查390多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73个。
    水利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已完成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重点县项目建设,全市新建成194个自动雨量站和自动水位站。气象站网加快建设,在山洪灾害影响区、沿河场镇、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市县乡村4级应急广播系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民政综合减灾救灾系统正加紧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基本到位。小(一)型以上水库及其它公益性水利设施已完成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各县(区)均成立了小型水库管理局(所),管护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工程维修运行费用纳入县(区)财政预算,健全了管理机构,界定了职能职责,核定了人员编制。对小(二)型水库已落实定额定项补助,其经费纳入县(区)财政预算。
    水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为解决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全市水务系统引进紧缺人才75名。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阵地、有事做、有考核”的规范化标准,全市共建立基层水务站132个,其中:乡镇水务站115个、流域水务站17个(服务乡镇73个),实现了188个乡镇都有基层水务站服务;核定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383个。平昌县、恩阳区、巴州区还为建设管理任务重的345个重点村配备了兼职村级水务员。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七)
    截至13日19时,堰塞湖水位(波罗站)2916.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