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力争2018年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31.07.2015  11:12

巴中“巴山新居”一角

住上漂亮新房的村民在房前愉快的劳作

        作者:李 刚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立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际,紧紧围绕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以务实之举、奋进之为,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全市动员促攻坚,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围绕“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同步同向”,坚持“两步并作一步走”。按照中共四川省委“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要求,在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扶贫攻坚全面小康“两步并作一步走”。第一步打攻坚战,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到2018年底县区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建卡贫困户越过扶贫标准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好”目标。第二步清扫“战场”和打巩固提升战,2019年到2020年定点清除个别特殊贫困户,对症帮扶返贫对象,对已脱贫的村和人扶上马送一程,促进稳定脱贫不返贫。

        围绕“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联动攻坚” 坚持专注定力久久为功

        对于巴中来讲,扶贫攻坚本身就是加快发展,特别需要碰硬精神和战略定力。巴中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扶贫攻坚作为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点起步,加快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保持了追赶跨越的强劲态势。在工作中,以扶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锁定目标、保持定力,超常思维、超常举措、超常付出,加快发展不松劲不闪火,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力争年均经济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夯实扶贫开发工作基础。

        围绕“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双轮驱动” 坚持点面结合同步推进

        在点上着力解决“极少数”的具体困难,在面上重点解决“大多数”的共性问题。近年来,巴中集中力量实施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农民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1+6”扶贫工程,将全市划为100个扶贫片区,逐年实施、连片推进,已经建成60个中心村、1248个聚居点,51万群众搬进新房子。对片区内的特困户、返贫户,坚持“六个精准”,综合施策、靶向治疗、精准滴灌推进“五个一批”,优先扶持贫困户实施脱贫产业项目、优先安排贫困人员到园区务工或提供公益性岗位、优先帮助贫困户改造危旧房或住上廉租房、优先对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给予特殊帮助、优先对因病致贫群众实施医疗救助、优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实施集中供养,实现限期脱贫、精准脱贫,推动持续增收致富,巩固扶贫开发成果。

        围绕“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改变面貌” 坚持既“摘穷帽”又“挖穷根

        “摘穷帽”靠投入靠产出,“挖穷根”靠志气靠技能。近年来,巴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大力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防止出现新的城乡差距。成片成带的幸福美丽新村和以核桃、茶叶、巴药为主的“三百工程”极大地改变了乡村发展面貌,为“摘穷帽”奠定了坚实支撑。帮助贫困群众建立稳定的特色产业项目,引导农民盘活资源资产,力争到2020年人均产业增收达到1000元以上、人均财产性收入300元以上。在改造人塑造人方面,扶志与扶技相结合,继续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扶贫经验和“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巴中时代精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的转变。对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确保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现稳定就业创业增收;对富余劳动力加强务工指导,有序开展劳务输出和回引创业;对没有劳动能力、缺乏其他收入的特殊贫困对象和因病因残群众,“双线合一”兜底保障。

        围绕“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动员增强合力” 坚持互动同频同向共振

        扶贫开发,事关全局。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聚焦聚能、拓展共识、合力攻坚。政府主导要做到特别有志气、特别有恒心、特别有硬招、特别有实效,集中精力整合各类资源要素,解决“钱从哪里来”“事靠谁来干”等重大问题,创新扶贫攻坚管理、责任、推进、考核机制,保障工作有序、推进有力。群众主体要做到最大限度启迪民智、开发民力、建立民主、改善民生,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群众首创热情,引导群众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让他们站起来、干起来、强起来。社会参与做到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把竞争性、有收益的项目交给市场,建立市场与群众的利益联接机制,实现长期稳定增收,让群众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作者系中共巴中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