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茶集结 不卖原料卖品牌

17.05.2016  13:50

四川省茶产业带示意图。本报制图/卢浩

绵竹市土门镇困牛山水库赵坡茶园,采茶工在采摘赵坡茶嫩尖。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平 摄(视觉四川)

符合标准,都可获授权冠以“天府龙芽”标识

一片树叶,不断拨动四川人的神经。

2014年2月,省政府首次以一号文件形式聚焦川茶转型升级,直指2020年建成千亿茶产业强省的发展目标,更是切中肯綮,将大力培育产业品牌作为首要任务。

两年来,全省上下握掌成拳,围绕品牌打造重拳频出。日前,我省更是正式打出茶叶省级大区域公共品牌——“天府龙芽”,成为川茶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事件。

为何是天府龙芽?它会有怎样的未来?茶叶“川军”集结,怎样赢回应有地位?带着问题,记者采访四川茶产业各界。

聚焦

5月5日一早,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红绸落地,雪山造型上一方古色古香牌匾,上书“天府龙芽”四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川茶首个省级公共区域大品牌正式亮相。它不是代表一家企业、一种产品,无论绿茶、红茶还是茉莉花茶,只要符合标准,经过严格的审核,都可以在授权后使用这个品牌符号。

四川自此有了同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一样具有符号性特征的茶叶“名片”。

以一省力量集中打造一个省级茶叶区域品牌,能让四川茶叶由“原料输出”迈入“品牌输出”时代吗?

□本报记者 李淼

A

抱团

130多家川茶企业结盟做品牌

历史久,格局小;产量多,品牌少;产业大,龙头缺——川茶悖论怪圈,犹如紧箍咒,困扰多年。

川茶面积、产量和产值居全国前三,加工企业4000多家,却是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厂制茶、千牌万品卖茶,与全国10大茶叶品牌无缘,“近6成作为原料出售。”省园艺总站站长段新友表示。

外省人以每公斤500元—600元买走川产好茶,拿去换个品牌“外套”就卖上千元,甚至返销四川。这一度让四川茶人愤愤然却又无奈。“没法,首先得卖得脱,其次才能谈品牌。”干了20多年茶产业的段新友深有感触。

在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看来,企业小散乱、区域内恶性竞争、长期缺乏品牌运作,是症结所在。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认为,由乱到治,得从龙头突破。

2014年,省政府1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川茶集团等优势企业建立品牌联盟,组建品牌集团。

2014年初,由原叙府茶业改制成立的川茶集团股份公司发起,峨眉雪芽、早白尖茶业等30家川茶龙头企业加入组成川茶集团联盟。茶业“川军”抱团做强品牌。

2014年12月,川茶品牌促进会成立,竹叶青等130多家茶企集结,启动大品牌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几乎全参加。初步估计,成员单位销售额占全川过半,品牌产品占逾7成。

促进会定下三大目标——到2017年建成1—2个大区域品牌、品牌川茶市场占有率由不足2%升至逾20%、销售额由100亿元增至超500亿元。“一个标准、一个声音、一个拳头一致对外。”川茶品牌促进会会长颜泽文说,首先要敲定一个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