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经济区联席会首次会议召开 自贡等四市协议合作发展

24.04.2014  02:15

   四川在线自贡频道消息(记者 侯超 实习记者 王懿容) 川南是四川省和成渝经济区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开发区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川南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加快把川南经济区发展成为四川新兴增长极部署,明确指出川南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23日上午,四川省川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暨川南经济区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宜宾南溪区举行。联席会的召开标志着川南城市群抱团发展进入实质进展阶段。会上,川南自泸内宜四市签订合作发展协议。川南四市将共同实施《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强化各市在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有关重大专项规划的衔接,统筹协调生产力布局。

  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副省长刘捷出席会议并讲话。

   川南经济区一体化事关全省发展大局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捷指出,川南区域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渝结合部,区位优势独特,是我省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主要通道。自然资源富集,是我省重要的煤炭、矿产、水电、页岩气生产 基地。产业支撑较好,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基地,能源、化工、食品饮料、机械等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

  刘捷说,川南人口和城镇密集,聚集了我省近20%的人口、4个大城市、21个中小城市,具备加快建设经济区、发展成为城市群的基础和条件。

  刘捷说,川南是四川省和成渝经济区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开发区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川南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加快把川南经济区发展成为四川新兴增长极部署,明确指 出川南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推动川南经济区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一体发展的区域格局。

  就如何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建设,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提出要解放思想,破除束缚,切实增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共识。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着力创新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思路。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努力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进程。齐心协力,整体联动,有效形成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合力。

  李登菊强调,加快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意义重大。一定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增强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 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改革、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加快把川南经济区建设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川南自泸内宜四市签订合作发展协议

  会上,川南自泸内宜四市签订合作发展协议。川南四市将共同实施《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强化各市在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有关重大专项规划的衔接,统筹协调生产力布局。

川南四市签订合作发展协议

  川南四市还将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共同推进川滇黔渝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经济区对外通道建设,提升长江干支流航道等级;构建城际半小时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川南城际铁路、隆黄铁路,加强高速公路、国省道改造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打通县乡“断头路”,整合机场、港口资源,推动铁公空水联运,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跨区域电力、天然气、输油管道等联网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区域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逐步统一电话区号。

   川南联席会议由四市每年轮值举办

  四川省川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是为了加强省级层面对川南经济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职责是研究制定推动川南经济区发展重大战略和政策,指导和协调川南经济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研究协调重大生产力布局,协调解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川南联席会议由四市每年轮值举办,研究和推动经济区一体化建设重大工作,协商解决区域合作的重大问题。

   自贡市委书记雷洪金:

   共同推动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一体化服务格局

  雷洪金在发言中指出,自贡将按照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的规划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快做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挥好自贡国家高新区的龙头作用,构建“一带一核多园”的园区支撑格局。发挥好自贡国家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平台优势,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盐及盐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不断强化可持续的产业支撑。

  自贡将努力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下功夫,与川南各市共建共享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完善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发展保障能力;努力在生态环境共护共治上下功夫,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协同推进跨区域联合治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在公共服务对接共享上下功夫,加强教育、卫生、文化、通讯、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区域协作交流,共同推动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一体化服务格局的形成,让区域内群众享受“同城化”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