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成都走向世界的另一张“制胜牌”

16.06.2014  12:26

  6月12日,《中国日报》第10版半版刊发《川剧——成都走向世界的另一张“制胜牌”》一文,以24岁的美国青年Lisa Bielby到成都学习川剧并参加川剧比赛为切入点,从川剧的起源、现状及独特的表演形式等方面对川剧进行了概述,着重介绍了对外国观众充满吸引力的川剧“绝活”变脸的相关知识,同时稿件还对金沙、都江堰等成都著名的历史遗迹进行了介绍,并对成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做了简介。

  Lisa Bielby是有史以来参加川剧比赛的第一个外国人,她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13岁开始在家乡学习戏剧。

  Bielby24岁时来到成都,进入四川省川剧院学习更多传统的说唱技艺。

  但Bielby并不是这里招收的第一个外籍学生,这也表明古老戏曲川剧已经在逐渐成为一种全球关注的传统艺术。

  川剧起源于明朝(1368-1644)末年和清朝(1644-1911)初年,那是大批外地移民集中涌入四川的时期。

  2006年,川剧被收录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现在,虽然流传范围不及京剧,但这种古老的艺术因其较之京剧而言更为灵活多变的特征而为人们所广泛熟悉。

  川剧中加入了四川方言、风俗、民俗音乐和舞蹈元素,是四川文化所独有的更富幽默性的戏剧形式。

  变脸是川剧的重头戏,这种表演形式来源于古时候人们在脸上涂画以驱赶野兽的习俗,现代川剧将变脸发展成为了专门的艺术。

  表演者自行准备自己的脸谱,其他人都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在观众的注视下快速变换脸谱而不被发现的。不同的脸谱代表神态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是情感和戏剧化转变的艺术化表现。这种戏剧艺术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抹脸”、“吹脸”和“拉脸”。

  “抹脸”要求表演者在脸上的特定部位涂上化妆品,“抹脸”动作在一瞬间完成,同时表演者的面容也发生了变化。

  “吹脸”过程使用金色、银色和墨色的粉状化妆品,舞台地板上放置一个装有粉状化妆品的小罐,表演者需变脸时,他们先向罐内吹气,罐内的粉状化妆品即随气流喷洒并粘贴到表演者的脸上。

  “拉脸”过程最为复杂,其表演者需要在裁剪好的锦缎片上绘制不同的图案,再在这些布片上连上丝线,最后一张张贴到脸上,丝线固定在腰带或戏服的其他不显眼位置,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表演者随剧情的发展而迅速逐张收走这些脸谱。

  表演者可在20秒内更换10张左右的脸谱。

  除了丰富的文化外,成都还有着大量的历史遗迹,3000多年前金沙文明的遗址就坐落在成都。

  人们普遍认为金沙遗址是古蜀国的首都所在,并将其视作21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金沙遗址出土的其中一件文物是刻有神奇太阳鸟图案的黄金面具。该面具现被确认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标志。

  成都市范围内还有青城山和都江堰水利工程。

  青城山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而都江堰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去年9月起实施了“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该政策将帮助标志性的地域文化“走向世界”。

  “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允许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51个国家的公民在成都停留3日,只要他们具有有效的签证及后续飞往他国的机票。

  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首个向外国游客提供3日免签的城市,也是全国范围内继上海、北京和广州之后第四个实施该项政策的城市。

  原载《中国日报》2014年6月12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