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山西浴血地 明年9月3日基本建成烈士纪念园
川军后人在山西东阳关用川酒祭奠战死的英烈。
《川军后人重返东阳关》后续东阳关,血与火
“每人背12双草鞋徒步千里出川,驻防山西黎城东阳关镇两个多月,三天三夜抗击日寇,两千川军将士血洒太行山上,上万人参加公祭大会。”——摘自《黎城县志》
川军刚到黎城时,留给当地百姓第一印象是军纪严明,买卖公平。而川军为了保卫山西人民的家乡,与日寇殊死战斗,更让黎城人民铭刻于心。——黎城老人的回忆
1938年,在远离四川成都1300余公里的山西黎城县,由军长李家钰将军率领的川军47军战士,在东阳关阻挡日军侵华兵锋数日,2000余名川军将士喋血战场(本报29日曾报道)。
29日上午10点,当年牺牲或参战川军后代重返山西东阳关,寻找父辈们曾在那里战斗过的痕迹。
浴血一战
两千川军喋血20里山头
29日清晨一大早,10余名六七十岁的川军后人蹒跚着登上了山西黎城县外一处海拔1300余米的山岭上。原黎城县政协副主席杨增元指着这片种满苞谷的山头介绍起来:这里名为“皇后岭”,曾经是东阳关川军战场的主阵地。1938年,日军大举进犯山西、河北。正是在东阳关上,驻守在这里的川军178师誓死抗击日寇侵略兵锋。血战了三天三夜,东阳关阵地不曾失落。但不幸汉奸卖国带路,抄小道至川军后方,川军不得不遵军部命令转移。
“东阳关上,官兵阵亡2000多人。”杨增元说,将士鲜血染红了大地。由于战事吃紧,当地老百姓仍冒险匆匆掩埋阵亡将士。“这片太行山上,川军将士尸骨埋了足足20里地。”
村民回忆
牺牲川军十七八岁居多
“以前这里有明长城遗址,也有川军的战壕遗址,但70多年了,不好找了。”杨增元遗憾地说。
几经寻找,29日中午,记者终于在东阳关镇长宁村找到了一名川军抗战的见证人。
郑晚育,黎城县东阳关镇长宁村人,如今已是84岁。1938东阳关阻击战发生时,他还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回忆起1938年的战斗,他反复念叨着,“惨,太惨了”。指着村外的荒地,郑晚育说,当时这里都是尸体啊,把他们这些小孩都吓坏了。阻击战一结束后,郑晚育曾跟着村里的长辈到战场附近帮助掩埋尸体。
同时郑晚育记得川军将士们战斗前来到他们村的模样:“这些川军纪律很好,大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很好的人,大部分都死了。”
铭记历史
为他们竖立13米纪念碑
川军刚到黎城时,留给当地百姓第一印象是军纪严明,买卖公平。而川军为了保卫山西人民的家乡,与日寇殊死战斗,更让黎城人民铭刻于心。东阳关战役结束两个月后,当地为阵亡官兵组织了一场公祭大会,有上万百姓参加。后又在川军庙每月进行祭奠(后被日军摧毁)。
2013年11月中共黎城县委办公室签发了《关于成立八路军、川军东阳关抗战纪念馆暨烈士陵园筹建领导组的通知》文件。2014年1月初,作为筹备组成员的杨增元和同事们来到四川搜集资料,为建园做前期工作。
29日站在皇后岭上,杨增元介绍目前当地抗日英烈纪念园的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而纪念园的园址即选在川军将士曾浴血奋战的东阳关皇后岭上。记者了解到,根据前期规划,纪念园将由抗日英雄纪念碑、抗日英烈纪念馆等部分组成。建成后,后人可以通过38阶台阶,走上皇后岭,看到高达13米的抗战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坐落在东阳关最高处,可以俯瞰整个关内外。”杨增元等筹备人员告诉记者,纪念园计划于抗战胜利70周年(即明年9月3日基本建成)。届时是对参加过东阳关抗战的川军英烈最好的告慰。
华西都市报记者 余行 实习生 杨力 山西黎城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