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老人隔夜醉驾 家属担心出事报警
龙泉检
成都商报记者 王英占
核心
提示
69岁的周某隔夜醉驾,家属劝阻无效,担心他出事,主动报警案发。
龙泉驿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周某拘役4个月,罚金4000元,缓刑1年。
承办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隔夜酒后,特别是饮酒较多的情况,最好不要开车。医生也提示,如果喝得太多,至少是24小时后再开车。
69岁的龙泉驿人周某,头天中午喝了两瓶二两装白酒,第二天下午还有一身酒味的情况下开车上路。家属担心他出事,主动报警。结果,警方拦下了老人,同时也查出他属于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龙泉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周某危险驾驶一案,经龙泉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认定周某构成危险驾驶罪,判处周某拘役4个月,罚金4000元,并采纳检察机关建议依法对其适用缓刑1年。之所以判缓刑,龙泉驿法院考虑到家属报警和老人的实际年龄等情节。
事件
老人隔夜醉驾
家属报警
3月10日10时许,周某买了两瓶二两装的白酒,到龙泉驿一小区的朋友潘先生家做客,吃饭时将这两瓶酒喝掉。
次日18时许,周某准备驾车回家。出门前,潘先生发现周某满身酒气,害怕他出事,便规劝他不要驾车,但周某不听劝阻。潘先生便将周某的车钥匙收走。但周某用备用钥匙将车开走。潘先生将此情况告知了周某的亲属贾某,贾某赶到现场找到周某,提出将他送回家,但周某还是执意自己驾车上路。贾某随即通知了周某的女儿周女士。
周女士担心父亲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伤及他人,便委托贾某报警。贾某遂报警,当天19时20分许,民警在驿都大道航天北路路口将周某所驾车辆拦下。
经现场用酒精测试仪检测,周某酒精含量为155.7mg/100ml,已达醉酒驾车标准。随后经抽血检验,确认其血液内酒精浓度为184.9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
结果
构成危险驾驶罪
老人获缓刑
龙泉驿检察院受理这起案件后,鉴于周某犯罪后认罪态度较好,此前没有犯罪前科劣迹,其亲属主动报警及时制止了危险驾驶行为未造成危害后果,且周某本人已年近七旬,无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故建议法院对其适用缓刑。龙泉驿法院经审理后采纳了龙泉驿检察院的指控及量刑建议,认定周某构成危险驾驶罪,遂作出上述判决。
承办法官安光荣指出,之所以判处周某缓刑,是考量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之后的综合评判。从周富贵的酒精含量来看184.9mg/100ml,量大,应予从严惩处;从经人劝阻之后仍坚持开车,主观恶性大,也应予从严惩处。但是因为他的亲属主动报警,为了彰显亲情的伦理价值,同时亲属报警,阻止了危害的进一步发生,应当予以正面评价,加上周某已经69岁了,年龄较大,法院才作出了缓刑判决。安光荣特别强调,这只是一个个案,不具有普遍性。
检察官提醒
饮酒较多 隔夜也可能醉驾
承办检察官提醒,饮酒之后,是不能以生活经验比如是不是有满身酒味、是不是清醒等去判断是否为醉酒状态,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而酒精含量有异,而是否醉驾最终的标准是以血液中乙醇的浓度来判断的。也就是说,追究犯罪并不是以你什么时候喝酒,酒后过了多少时间,而是你开车时是否达到了醉驾的80mg/100ml的标准。因而,他提醒广大市民隔夜酒后,特别是饮酒较多的情况,最好不要开车。另外,如果发现了自己的亲属涉嫌违法或犯罪的行为,及时制止,或者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主动报警,阻止危害后果的扩大或危害的发生,这对嫌疑人有一定帮助的,也是正确的做法。
医生提醒
解酒因人而异 酒后至少24小时开车最好
“隔夜醉驾”引起市民广泛关注。生活中,喝酒在所难免,“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渐渐成为共识。但是到底喝酒后多长时间才适宜开车呢?
检察日报在报道四川首起隔夜醉驾案时曾采访凉山州一医院医师朱慧利。朱医生说,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的速度因体质不同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普通人喝酒后10分钟,其血液中就会出现酒精。一小时后,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最高。8小时内,血液对酒精代谢率最高约为120mg/100ml,最低约为80mg/100ml。有的人醉酒后能在短短的四五个小时内代谢完毕,而有的人在24小时内都可能还处于醉酒状态。朱慧利建议,如果次日要开车,前一天晚上就应少喝酒,尽量不喝酒。如果喝酒不多,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恢复状况,最好等上几个小时再开车。如果喝得太多,自己有醉意,感觉头晕脑涨,最好是24小时后再开车,避免酒驾和行车安全。
有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酒精彻底代谢干净至少需要48小时。每个人的解酒能力与先天遗传体质、是否常喝酒、年龄、体重等都有关系。对于分解酒精能力弱的人来说,身体分解酒精最好的办法就是睡眠,只有充足的休息才可以帮助人体尽快复原,而“充足”的标准至少应在24小时以上,甚至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