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屏山县探索“身份留人” 破解基层卫生“人才荒”
健康扶贫在行动:宜宾市屏山县:探索“身份留人”,破解基层卫生“人才荒”
去年,四川出台了《四川省医疗卫生计生扶贫专项方案》,该方案根据四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实际,制定了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植和生育秩序整治五大行动,以此推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发展。近日,由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健康扶贫”系列报道组走进宜宾、自贡、南充、巴中和广元,采访我省健康扶贫亮点。
3年前,宜宾市屏山县15个乡镇259个村,没有1个达标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人员“待遇低,招不来、留不住”,乡镇卫生院空编率达45%。2012年开始,屏山县积极实施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促进分级诊疗落实和医疗资源下沉服务,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极大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一大早,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锦屏村卫生站乡村医生艾安林骑车来到一组吴太清家随访,76岁的吴太清是村里最贫困的救助对象,只要他一有伤风感冒,艾安林便及时为他送来药物。而艾安林因为服务对象多、工作态度认真,成为了村里的“明星村医”。他告诉记者,以前全县140个村没有卫生室,103个村是医疗空白村,自2014年实行村(社区)医生与乡镇卫生院签约和乡村医生与居民签约的双签约办法后,乡村医生多了,也更有积极性了,就拿自己说,一年能比以前多挣2、3万元:“签约以后那么公共服务这块儿收入,卫生院占60%,我们占40%,那么我们如果年终考核90分以上,你卫生院就要拿钱给我。现在公卫补助提高了,诊疗人次提高了,我们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双签的时候都争着签。”
为了破解基层卫生“人才荒”这一难题,屏山县还大胆试点,在全省首先实施将“单位人”变为“系统人”的法子,在“身份”上给予人才激励。于是2013年,屏山县开始推行“编制在县,岗位在乡镇”编制与岗位分离的管理模式。如今已是太平乡卫生院副院长的姚明芳就是受益者,当年40岁的她已经超过了公招的年龄限制,却因为“县招乡用”的政策机遇,有了更多的薪水,也有了上升的渠道,于是她留在了基层服务百姓:“如果没有编制,我就像在外乡打工一样,随时有被炒的可能,有编制了,只要我努力做就不会被炒,心里很踏实。”
三年来,通过公开考试、选调、引进等方式,屏山县新增医技人员226名。其中2013年招考的67名卫技人员,就是过去十年招聘人数的总和。乡村医生也由228人增加到312人,县内的就诊率由64.2%提升到了90.6%。
特约记者马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