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屏山县“抗麻医生”成斌:扎根“麻风村”

11.12.2014  17:33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张忠银 曹鹏) 这是一位特殊的共产党员,这里的人都叫他“成麻风”,附近七里八乡的人都熟悉他,他像“村长”一样守护着麻风病患者,从早到晚背着药箱奔波在各个山坡之间,从未误过对病人的治疗。

  这是一位基层医务工作者,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将全部精力和时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山区群众和自己热爱的岗位。

  这是一位“抗麻医生”,他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在退休之前,屏山彻底消灭麻风病;最大的梦想,那就是在有生之年,我国彻底消灭麻风病。

  他叫成斌,宜宾市屏山县康福村医务室主任兼夏溪乡卫生院院长,一位在“麻风村”坚守了31年的共产党员。近日,我们蹲点“麻风村”,对成斌进行了深入采访。

   无悔选择 心系麻风病人

  康福村是一座地图上没有标识的“麻风村”,位于屏山县西部边缘的夏溪乡境内,幅员面积1830亩, 那里三面环山, 地势陡峭, 悬崖峭壁随处可见, 交通十分闭塞, 通往全村的羊肠小道都是在陡坡、悬崖上盘旋。北与隔河相望的建设村遥相呼望,悬空跨越西宁河的50米铁索桥,至今都是康福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丛山峻岭间的“麻风村”病区和办公区

  麻风病曾经被人们看作是高度传染的不治绝症,在旧社会,患了麻风病的人通常要被活活烧死,人们“谈麻色变”, 望而生畏。成斌的家就住在康福村对面的建设村,从小上山砍柴、割猪草和牛草,经常去康福村, 亲眼目睹了被病魔折磨得苦不堪言、死去活来的麻风病人,在他幼小的心灵就深深地打上了同情“麻风”的烙印。1982年从卫校毕业后, 他自愿放弃了在县人民医院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去康福村工作,立志要为麻风病人解除痛苦。

  当时亲戚朋友们都觉得他的选择不可思议,去那种交通闭塞、与世隔绝,随时有染上麻风病危险的“麻风村”,真是“”了。然而,在他看来,这样的工作更有意义。于是,他提起了手中那沉重的钢笔, 郑重做出了这一生无悔的选择。

  成斌说:“父母还是没咋说,但老婆的家人当时很有意见。”回忆起曾经的这份选择,成斌坦言。

  成斌怕女方家人反对,“”了他俩的婚事,在去康福村之前的1982年8月,他就和妻子朱林平结婚了。为这事,他还曾受到处罚。“结婚时差7个月才到结婚年龄,单位晓得我提前结婚,降了我一级工资。”成斌说,工资从每月的32.5元变成了27.5元。就这样,尽管娘家人反对,但事已至此,最终家里人也没说啥。“我是‘先上车,后补票’,不可能喊我再离婚撒。”他为起初的这一招,暗自高兴。

  渐渐地,家人从反对到默许,从默许到用实际行动支持他。1990年,妻子也从建筑行业里的会计改为学医,后来到乡镇卫生院当了一名护士。

   克服困境 “恐怖村”变“幸福村

  病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麻风病的恐惧心理。

  1983年8月10日,成斌前往康福村报到的第一天,前任领导曾玉文没有安排他到病区查房,而是与他谈了一天的心,叫他要有吃苦、克服恐惧心理以及大家对麻风病医务工作者歧视的心理准备。

  第二天一早,成斌穿上隔离服、防护鞋与几位老师一起前往4个病区对68个麻风病员进行查房,虽然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他还是被麻风病人的症状所震惊:85%的病员都有不同程度的畸残、手指关节脱落、口角歪斜、眼球呈突出症状;有的病人下肢、足底感染造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即便戴上口罩,阵阵恶臭仍让人感到恶心。一天下来,衣服被汗水湿透了一次又一次,全身酸痛难忍,菜饭不思,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仍无法入睡。深夜,曾玉文院长关心地送来了一杯糖开水,十分心痛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小成,把它喝下吧!这样也许要好睡些!”领导的关心、期望与寄托让成斌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为麻风病人解除痛苦,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铁索桥是进入“麻风村”的唯一通道,成斌不知走了多少次

  成斌说,当时的康福村名字虽然好听,其实是一个远近闻名、集中收治麻风病人的特殊村落。附近的村民都叫小孩不要靠近“麻风村”,把那里说得毛骨悚然。看到麻风病人,大家赶快躲得远远的,不仅不卖东西给他们,还要赶他们离开。

  在麻风村工作也使他成了人们避让的对象。1989年,成斌坐船前往宜宾县安边镇调查麻风病人,船上十分拥挤,一个熟人给他打招呼:“‘成麻风’你到哪里去?”众人一听“”一声便散开了,给他让出了几个空座来让他“独享”;在宜宾去旅馆登记住宿时,服务员得知他是给麻风病人治病的医生,竟吓得连他的工作证也怕检查就扔给他了;走在路上,乡亲们见他也纷纷绕道走,相隔很远打招呼;参加红白喜事,吃饭时没人愿意和他坐一桌……群众看到他,就喊“成麻风”来了,于是,大家都叫他“成麻风”。

  为了让人们了解麻风病,接受麻风病人,他逢人就宣传麻风病的防治知识,利用每个机会告诉大家麻风病人并不可怕,病人只要服一周药后,基本上就失去传染性,少菌型麻风服半年的药,多菌型服两年的药,麻风病就能治愈,就是一个健康的人。他深入各个乡镇,利用各种形式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道理,主动和麻风病人握手、交谈病情。康福村的工作慢慢得到周边群众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成斌介绍屏山县麻风病患者分布图

  如今的康福村,只居住着6个麻风病治愈留院观察者,他们大多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村民们粮食富足,饲养了家禽家畜,栽种的茶叶、枇杷、李子等经济作物也初具规模,相继投产,日子过得比好多周边群众还要滋润。附近的村民也不再用歧视的眼光对待他们。今年,在麻风村长大的小炜(化名)参加高考,上了一本分数线,已经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更是“麻风村”的一件大喜事。成斌说,康福村从一个与世隔绝的“恐怖村”变成了“幸福村”,付出再多的汗水也是值得的。

   历经艰险 成就抗麻事业

  曾经,康福村的病人多达86人,分散居住在四个病区。从办公点到病区,必须坐船渡过西宁河,然后爬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每天,成斌都要跋山涉水去给病人检查病情,送去物资。1987年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是成斌一生中震憾最深的日子。凌晨两点,患者彭洪香病愈回家,发现土地已全部分包到户,觉得生活无着落,回到病区后想不开,选择了自杀。成斌与同事急忙赶去病区抢救。由于通往病区的铁索桥被洪水冲毁,只好在黑夜中摸索着拗绳过桥,一不小心双脚踏空,险些掉进30多米高的河中,幸亏被绳索卡住了双脚才幸免遇难。被同事们救起后,发现双膝有十厘米长的伤口,鲜血直流。但他顾不上处理伤口,强忍着疼痛继续跑往病区。等到把彭洪香抢救脱离危险后,成斌才感到双膝疼痛难忍,后来伤口感染留下了一道永远的疤痕。

  这样的情形在他们看来就是家常便饭。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成斌和他的同事们坚持每天为病区的每个患者检查一遍,送药到手、看服下肚;每周去一次村组给在家治疗的麻风病人发放药品,了解病情,填好记录;对全县138个少菌型和多菌性麻风病患者疫情点分别进行5-10年、2公里半径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家属进行百分之百的筛查,足迹踏遍了全县范围的每一个角落。

  1989年7月10日凌晨,病员谌光信因患肝硬化晚期突发病危,成斌和同事前往病区抢救,因下雨路滑,不慎跌到悬崖边,幸运地被树枝卡住,险些掉下200多米的悬崖;2007年6月15日,成斌第三次到屏边彝族乡街基村十五组,对麻风病人进行跟踪监测、送药、家属检查。返程途中,因山高路险,加之途经7个多小时的骑摩托车与步行跋涉,驾驶的摩托车不慎翻车,右前臂被车严重烫伤;2008年11月2日,成斌和县疾控中心慢病科范旭东、同事李林光一行,前往中都镇,对雪花村等3个疫点进行监测调查,晚上23点30分,遇到天降大雨,驾驶的摩托车不幸翻车,李林光多处软组织损伤、右肋两根肋骨骨折,范旭东左肱骨上端骨折、右腰部撕裂性骨折……

  老院长曾玉文在麻防战线上奋斗了整整三十年,因积劳成疾,退休不久就去世了;老村长罗德贵同志在一次为病人运输物资途中,不幸被突发的山洪冲走, 献出了年仅38岁的宝贵生命;其女儿罗合英同志当时才十几岁,毅然接过父亲未完成的事业,踏上了献身麻风事业的工作岗位,退休后仍义务为麻风病人服务;还有李林光、梁万淦等,一干就是几十年,李林光至今仍坚守在岗位上。

成麻风”为病人送药上门

  为了传承这份使命,2013年,“90后”女孩张忆霞通过公招考到康福村管委会成了一名护士,她被亲切地称为“小麻风”。“后继有人了。”成斌甚是欣慰。记者好奇地问她怕不怕,“有啥怕的,从第一天服药到根治就半年时间。”“小麻风”张忆霞经常这样对不了解麻风病的人解释,她说自己就像有“强迫症”一样,一定要纠正大家的错误认识。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以成斌为代表的一大批“麻防战士”的不懈努力下,屏山县的麻风病防治工作于2000年通过国家验收,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目前,该县连续7年未发现麻风病新增疫情。成斌参加完成的项目《宜宾市基本消灭麻风病防治研究》,也获得了宜宾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昔日的“麻风村”由喧嚣归于平静,被人们淡出视野,逐渐遗忘。

   默默奉献 情暖山区群众

  随着麻风病人的逐年减少,康福村的工作任务相对减少,成斌先后兼任夏溪乡卫生院院长、新市镇卫生办主任、新市片区行政组组长等职务。由于业务工作和管理成绩突出, 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关心和信任、上级的认可与重用。领导几次找他谈话:“调你到县里或其他医院工作,具体单位由你选。”成斌回绝了,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只要全县境内还有一名麻风病人,就不离开康福村!

  31年间,成斌为当地群众诊治皮肤病上万人次,不论生人熟人、老人小孩,都是全心全意热情接待,精心施诊,不管什么疑难杂症,他基本上是药到病除。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周边群众外,还有一些患者舍近求远慕名而来,从外地赶来找他看病。好几家民营医疗机构还想高薪聘请他:“你名气大,咱们合伙干,一年轻轻松松几十万。”但都被他婉言谢绝,成斌说:“我家就在夏溪乡建设村,和这里的乡亲有感情,我愿意在这里当一辈子医生。”他选择了留在山区,与大山为伴。

成斌为患关节炎的麻风病治愈者免费开药

  成斌先后被评为宜宾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宜宾市十佳卫生工作者,连续五年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成斌说:“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属于我们一大批为屏山麻防事业奋斗的全体医务工作者,没有他们的共同努力与奋斗,就不会有这些荣誉。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我家三代从医,有9人先后战斗在屏山的基层医疗工作战线上,为屏山的医疗事业默默付出,他们对我的事业给予了莫大的支持与帮助。”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顶着艰辛和压力,投身到基层医疗工作中,服务群众,回馈社会!

  春华秋实,“抗麻医生”成斌的足迹印满了“麻风村”贺家山,化作一串串音符,奏响生命的乐章。

   记者手记:

  对于一种特殊的传染性疾病,敢于去挑战它一次,可能是一种基于职业的好奇,敢于去挑战它第二次,必定需要巨大的勇气!而你,从第一次开始,便决定将自己的一生与这种疾病紧紧连在一起,你所具备的,何止是勇气,那是信念!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的境界!

  三十一载寒与暑,八千里路死与生。即便是一次次生死考验、一回回伤痛折磨,你的信念不曾有丝毫动摇。顶着“成麻风”的名号,你用知识和技术,换来了麻风病人的健康;你用浓情与大爱,让“康福村”的招牌在巍巍贺家山熠熠生辉,更让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众的温暖关怀直达基层。

  如果说,那座铁索桥连通的是西宁河两岸的大山,而你连起的是国策与民心。你,就是康福村群众通往健康幸福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