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优先”究竟要如何优先?四川这样发力
“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3月7日,四川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围绕如何保障和扩大就业,与会者讨论激烈。
首次被纳入宏观政策“工具箱”的就业优先政策内涵如何?“就业优先”究竟要如何优先?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四川,该如何运用好这个“新工具”?记者通过采访在京的全国人大代表,同时连线省内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探讨“就业优先”的路径和内涵。
就业优先就是民生优先
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出台稳就业15条措施
省就业局局长黄晓东透露,近年来,四川省常住人口持续增长,2018年达到8341万人,比2010年增加299万人,需要在省内就业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从宏观形势来看,受内部外部因素叠加影响,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投资保持高位增长难度也较大。此外,四川省就业还面临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以及人工智能“机器换人”带来的影响。
人口增加,需求减少,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先农认为,国家在这个时候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黄晓东认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目的就是要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变导向为行动。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统筹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
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就业”作为今年四川省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要求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前不久,省政府出台了稳就业15条措施,进一步加大就业政策的覆盖范围和扶持力度。这些都充分说明,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就业优先就是企业优先
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发展生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就业优先,就是企业优先。”杨先农表示,当前,企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力军,只有企业稳住了,才可能扩大产业规模,才更有条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支持企业发展,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如何支持企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市长邹自景认为,根本出路在于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最近两年,广元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重点抓承接成都、深圳等地的产业转移,让一大批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勇带来企业视角。他透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可降至16%,经简单测算,每项措施都可使长虹每年减负超过2亿元。这部分资金将用于增加职工福利和企业再生产,并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负担轻了,步子快了,机会自然就多了。”
多用工,少裁员。黄晓东透露,今年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将制订四川省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激励实施办法,鼓励各地在就业工作上创先争优,竞相发展。对于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给予奖励。
在成都,新经济催生了大量就业岗位,如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共享交通行业,在去年提供了近70万个就业机会。成都市人社局副局长李军透露,今年成都将支持新经济企业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和高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搭建平台也是抓手之一。黄晓东透露,今年四川省将建成运行成都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重点打造泸州、绵阳、达州、资阳等省级园区,以及乐山、攀枝花、宜宾等专业性区域性市场,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人力资源流动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促进就业。
就业优先就是质量优先
年轻人不能光吃“青春饭”,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优化人才供应结构,推进高质量就业
满大街送快递的“骑手”,大多是年轻面孔。看到这样的场景,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副市长刘旭光经常会感到不安。
让他担心的原因,首先是这群年轻人都是当前优质的人力资源,却在从事简单且缺乏技术含量的劳动,这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算是“资源浪费”。此外,“骑手”吃的是“青春饭”,有朝一日,当他们老了,或是多年之后,这个职业衰落了,他们又该去哪里?
刘旭光认为,就业优先,既要保证一定的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既要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一定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人才供应结构,推进高质量就业。”
“当前的就业矛盾是结构性的,一方面,大量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招不到员工,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飚深有感触地说,公司急需的高端技术人才异常短缺,“我们不缺人,急缺的是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认为,破解难题的根本之道就是改革教育体制,调整人才供应结构,使之能够匹配市场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刘旭光看来,这既是今年“稳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为应对未来一段时间日益凸显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所做的重要准备。
如何让钱花得更有效率?达州市就业局局长杨翔认为,关键是要有针对性,采用订单式培训的方式,通过企业下单、学校接单、部门买单,让培训更有质量。(记者 梁现瑞 徐莉莎 刘春华)
责任编辑:郑玮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