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志|“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如何在孩童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至关重要。
2023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总书记将孩子教育比作植树,意味深长。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书记讲的既是植树的道理,也是育人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小树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生长。植树时,小树的主干部分若不能扶正,以后就会长得东倒西歪,无法成为栋梁之材;孩子的教育若是不能从根本抓起,人生就会偏离方向。这里的“竖正”既是指树立良好道德品性,也是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在人生起步的关键阶段首先就要学会做人的准则,这些准则包括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百年大计,育人为先。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成才,谋划少年儿童工作发展进步。从教育理念上正本清源,引领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
2021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发表重要讲话。现场有委员谈到基础教育领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总书记听完后,深有感触地说:“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延续和传承。小小树苗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精心的浇灌才能茁壮成长。培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党和政府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植树和育人的相通之处在于,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使树木和人一步步地成长为栋梁之材。小树成长,需要不断向上,寻求更多阳光、更大的生长空间。孩子成长,则需要从小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015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亲切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指出,要从小学习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使命的召唤。
“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总书记殷殷叮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扎根广袤大地、托举民族复兴,成就非凡、意义重大。新时代少年儿童正茁壮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未来的无限寄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孙晓媛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蔡纯琳 鲁杨 宋春燕 闫田田 范立君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任编辑:王树淼 SN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