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正在“抛弃”老年人?一年约2400家网点“关门”!专家:无人网点成趋势

10.02.2023  22:51

  又一国有大行网点获批关闭!

  2月10日,阜新银保监分局同意邮储银行阜新市清河门清远街支行终止营业。除邮储银行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蓄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多家支行获批终止营业。

  2023年以来,有286家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被裁撤,其中国有大行和农商行各占119家、100家,占比近八成。过去一年,约2400家商业银行网点被裁撤。与此同时,以发证日期计算,近一年来全国共有近2000家商业银行网点设立。

  为何各大银行纷纷选择关闭营业网点?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网点为何又获批成立?未来银行网点还会存在吗?

   一天13家网点获批终止营业

  据艾瑞咨询,自2016年至2021年,六家国有大行线下营业网点数量减少了3000多家。2月10日,银保监会连续发布13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的批复。仅阜新农商村镇银行,就有10家子支行获批终止营业。为何银行网点“瘦身”成趋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所长胡彩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部分银行从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数字化转型的角度,开始加大线上办理水平,纷纷裁撤网点,减员增效。银行裁撤网点会结合银行的发展战略、业务布局、客群定位有选择性裁撤。

  上一年4月,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王朝弟表示,这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出现了收缩,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高度发展的环境下,这是一个正常现象。银行出现网点人流量下降、客户消费习惯改变的现象,客观上要求银行机构重塑组织架构,创新体制机制,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化、自动化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信息化高速发展正重塑金融业。截至2021年末,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金融科技投入总量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10.77%。自2016年起,银行业平均业务离柜率呈上升趋势。早在2020年,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指出,银行业离柜交易率已接近90%。离柜率持续上涨,日常业务对银行柜台依赖度持续降低,银行传统的线下网点的主要作用发生变化,不少银行减少网点数量,以降低运作成本。

  无论是从运营效率,还是成本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减少网点已是大势所趋。不过,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的银行在裁撤网点上趋势有差异。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23年以来,6家国有大行裁撤119家网点,占比超四成。

  胡彩梅分析,“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成本较高的一二线城市的网点裁撤速度会比较快,在成本较低的三四线城市及县城的裁撤速度会相对慢一些;城商行、农商行等主要面向小微、社区、农村等客群的银行网点裁撤速度会相对较慢。

图片来源:图虫

   网点将消失?

  银行网点会彻底消失吗?

  在广州市越秀区的一家国有大行,营业厅中等待业务的多是老年人。时代周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退休多年的陈大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时代不同了,手机上这些新鲜东西,我们都不懂。很多业务也不会用,还是来营业厅取养老金,用现金踏实。

  上述营业厅的客户经理也表示,“我们每天接待的用户基本上是老年人。”就目前来看,线下网点对于老年人来说,仍是不可替代的地位。

  目前行业共识是,网点数量会下降,但不会消失。整体来看,银行业网点转型处于起步和加速阶段。“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广大农村、基层社区、农贸市场等特殊区域,以及面向老年人、文盲等特殊群体,小额传统银行网点交易仍是不可或缺。” 胡彩梅分析。

  “一方面是,因为老人等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须由物理网点满足;另一方面是,因为物理网点对非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复杂业务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支持,例如需要一事一议、临柜核验的特殊复杂业务等。” 国际知名会计咨询机构毕马威曾在上一年发布的《智慧网点与数字化营销运营白皮书》(下称《报告》)中指出。

  从过往来看,监管机构会综合网点和周边居民及商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考量,判断网点裁撤的影响。如果网点存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必要性,网点的裁撤申请将无法通过。比如2020年11月,工商银行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分行申请对克拉玛依阳光支行终止营业,就因该支行网点毗邻农贸市场,小区人口密集,老年及高龄人员较多,终止营业将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及商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被监管驳回。

  未来银行网点如何发展?《报告》认为,不同类型银行的具体布局方式出现分化,大型银行聚焦网点撤并与布局优化,区域性银行依靠区域优势有所扩张,同时大部分银行的特色网点数量增加,综合来看网点建设与转型仍是银行经营发展的重点发力方向。

  在胡彩梅看来,未来银行网点将呈现智慧化、无人化、场景化等特点,银行网点的功能将是品牌展示、触达客群、增值服务等功能,银行网点不仅仅是办理银行业务,而是通过“银行+”等业务场景,为居民提供更多个性化、便利化服务,让网点成为综合服务的延伸载体。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