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传承:需要怎样的制度设计?

24.08.2015  12:15
核心提示:海鑫集团,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铁厂,近日再次走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继家族成员不睦、债务负担沉重、企业被迫停产等新闻之后,近日,建龙集团或将接盘海鑫的消息引起业界关注。      海鑫集团,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铁厂,近日再次走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继家族成员不睦、债务负担沉重、企业被迫停产等新闻之后,近日,建龙集团或将接盘海鑫的消息引起业界关注。

   钢铁市场由盛转衰的大环境,给海鑫集团的发展造成了重重困境,但家族内部管理的漏洞,让这个曾经风光一时、占闻喜县工业产值近70%的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最终走上无法挽回的衰败之路。这背后,家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管理漏洞、传承等问题也显露无遗。

   家族企业接班人制度缺失

   2003年李海仓的意外身亡改写了海鑫的命运。

   其父李春元主导了接班人决定,把海鑫交由李海仓的儿子李兆会执掌。当时年仅22岁的李兆会,从澳洲留学归国。媒体报道称,他对钢铁实业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资本市场,曾入股民生银行、中国铝业、华电国际、兴业银行等,最成功的当属投资民生银行,令李兆会成功套现10亿元。但好景不长,金融市场的失败和钢铁行业的每况愈下,使得海鑫集团的资金链越拉越紧。

   面对低迷的钢铁市场,海鑫的主要产品仍是螺纹钢筋等旧产品,毫无竞争力。而管理层不仅没有在钢铁企业投资和转型上下功夫,还把企业创造的现金流抽走进行金融投资,最终让海鑫负债累累,面临破产。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家族企业课程主任高皓博士认为,再高明的企业掌舵者也有可能犯错,例如李嘉诚也会有决策失误,但是他的港口、电信、零售等产业,使其拥有强劲的核心现金流,允许他在一定程度上犯错。然而海鑫集团恰恰在能够持续创造现金流的产业上出了问题。这其中当然有行业大环境的问题,也有李兆会经营管理的问题,说明家族企业缺乏清晰有效的顶层战略设计。

   “海鑫集团发展过程中缺乏规划是国内家族企业发展的一个通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浙大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李海仓意外身亡,没有遗嘱,李兆会临危受命,这一决策一直备受争议。

   “这个决定反映了爷爷在家族中的权威,然而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有很多偏颇之处:李兆会继承父亲李海仓的财产和股份,估计他的叔叔们没有太大不同意见。但是在危难时刻,把企业交给一个毫无经验和权威的少主,为日后企业管理混乱、叔侄反目埋下了隐患。”陈凌认为,家族企业传承涉及到财富和领导力的交接,国内家族企业不仅普遍缺乏传承规划,而且对于传承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缺乏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及时吸收和普及。

   高皓认为,家族企业的股权、管理权和治理权是可以分离的。对海鑫钢铁这么一个实业企业来说,李兆会继承股权,不管从法理还是人情的角度,都无可非议。但他未必是最合适的企业管理者。海鑫家族内部完全可以有更好管理者的选择,却依然选择三权合一的方式,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被认为是海鑫集团“最适合的”接班人,据海鑫的员工讲述,李天虎踏实负责,钢铁厂的问题大都由他处理。

   但李兆会接手后,被传与李天虎不和,并将其“赶走”,不懂行业的人管理企业,加速了海鑫的衰败,后期的家族会议,也未能扭转海鑫亏损的局面。

   “能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家族成员被迫出局,这是家族治理缺失的一种表现。”高皓告诉本报记者,家族需要有效的家族治理结构、机制和流程来凝聚不同家族成员的共识。在家族成员对企业管理方式发生分歧、产生利益冲突时,可以通过家族治理机制及家族文化来化解矛盾。而海鑫,显然缺乏很好的家族治理。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很多家族企业已经制定了接班人制度,界定家族成员构成,规划家族成员责任义务。引入家族办公室、职业经理人等机制,分离所有权和管理权,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家族企业传承应尽早谋划

   目前,家族企业传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大趋势和挑战。2014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67%上榜企业家年龄超过50岁,这意味着在未来的10~20年间,这些企业即将完成家族传承。

   “海鑫这个问题,股权和治理权给李兆会,是可以接受的,但股权、管理权和治理权三权合一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高皓认为,家族企业的传承意味着重构既有的管理权、治理权和股权格局,塑造新的家族与职业经理人关系,孕育下一代家族领袖。而这些内部秩序的调整又伴随着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诸多挑战,因此正确认识家族传承、制定良好的家族传承制度是个重要命题。

   高皓告诉本报记者,家族传承主要是六个维度的传承:一是产业资本,也就是家族核心实业公司的股权;二是金融资本,指家族所拥有的流动性或非流动性金融资产,包含货币、证券、基金等;三是人力资本,即附着于家族成员个体身上的素质与能力;四是家族资本,指家族成员间的和谐和凝聚力;五是社会资本,即家族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人脉网络及声誉的总和;六是智慧资本,也就是根植于家族成员头脑中的内隐知识、经验和信念。

   对我国的家族企业而言,第一代经营者往往致力于“创业”,有着敢吃苦、善经营的特点,企业家才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陈凌认为,家族企业二代人间的企业家才能差异无法良好传承也是家族传承的重要问题。他说,第一代经营者容易忽视对家族二代的言传身教,家族二代虽然在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却缺乏创业经历,在企业家才能的形成过程中知识含量高但经验不足。

   但是不是家族二代无法担负企业发展重担,家族企业就必将走向衰落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曾有着“白银王子”“世界铜王”之誉的古根海姆家族,19世纪末称霸世界矿业,家族一代、二代创造了巨大的资本和财富,成为仅次于罗斯柴尔德的全球犹太第二巨富家族。但家族三代、四代家道中落,家族内斗损失了大量家族财富。而由于第一、二代在艺术和科技领域的慷慨捐赠,仍令这一家族在全球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大约20年前,几位华尔街金融巨擘与第五代家族成员联手创办古根海姆合伙人公司,现今掌管2100亿美元资产,实现了家族的复兴。

   高皓分析道,古根海姆家族的复兴,讲述的并不尽然是家族慈善的故事,而是六大资本相互转化的精髓。家族代际传承,其本质上就表现为六大资本彼此消长、转化、延续和发展的过程。家族应当站在六维空间的高度上,及早筹划,精心准备,充分借鉴世界其他家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结合自己家族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