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农建示范 凸现整体效果 宣汉县革命老区水保项目注重“六配合、六到位”
宣汉县是我省纳入国家2013-2017年革命老区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18个县之一。2013年宣汉县革命老区水保项目实施地是庙安乡的黄家沟小流域,该区域又是宣汉农建大示范区。为了紧扣农建大示范区建设,在项目规划中,水保部门按照县上农建大示范区统一规划和“同炒一盘菜,各敬各的神”的运行机制,切实制定水保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有力地打造了庙安乡结构调整型农建示范区。今年4月上旬,全省川东片区助农增收现场会在此召开,水保工程得到了参会领导和代表的好评。该项目国家下达投资736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3平方公里。工程于2013年12月动工,2014年5月底全面竣工。目前,各项工作全面完成,正等待中央、省的年度检查验收。总结该项目实施过程,可概括为“六配合、六到位”。
注重整体配合,工程措施到位。 按照“政府统筹,统一规划,农建搭台,部门实施,共建示范”的项目资金捆绑运行机制,宣汉县水保局组织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踏勘,针对项目区正在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项目、小农水项目、人饮工程项目情况,认真布局水保工程的各项措施,特别是对沟凼渠池路与其它项目的整体配合进行了认真探讨,最后制定了2013年革命老区项目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在工程建设上,施工队伍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呈现出了“立体开发、规模治理、点线清晰、路沟成网、池渠成线”的水保工程治理区。省水保局有关领导到现场看后,给予了“工程质量高、建设进度快、工程规模大”的有效评价。
注重部门配合,前期工作到位。 由于2013年国家资金相较往年项目下达较晚,为使项目尽快实施,水保局领导积极主动与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协调,共商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在各方协调的基础上,经省上批准同意,该县革命老区2013年水保项目采取了民办公助、村民自建、政府招投标等方式。石坎坡改梯、蓄水池、沉沙凼、沿山排洪沟、人行道路等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单项工程,实行 “一事一议”制度,由村民委员会自主选择工程施工队伍。水保林、经果林的栽植、石坎坡改梯的清基及田面平整以及土坎坡改梯、保土耕作、封禁管育等施工难度不大、施工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单项工程,则由项目村民委员会自行组织劳动力完成,实行民办公助,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适当给予补助。水保林、经果林措施所需的苗木则实行政府招投标采购,以确保苗木质量。工程完工后,施工队伍先申请村民委员会组织自查自验,待通过自查自验后再由项目村民委员会申请乡镇复查验收,通过乡镇复查验收后,再申请县级部门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最后,由县级财政局、水务局、水保局、项目乡镇等单位组织验收组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每次验收都有项目村民代表参加。并将验收结果进行公示,保证工程验收程序规范、手续齐备,增加老百姓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注重乡镇配合,宣传动员到位。 项目规划选点之初,县水保局会同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和项目所在的庙安乡、君塘镇党委、政府主管领导,逐村逐社、逐地块进行踏勘、规划、选点。项目建设地点确定后,立即组织乡、村、社的领导、干部、群众召开工程实施动员会,乡镇领导作动员讲话,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和政策讲解,让治理区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水保局主要领导和班子与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多次协商、通力配合,处理、协调、解决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问题,使工程顺利实施,圆满竣工。
注重村社配合,施工协调到位。 革命老区水保项目的实施,很大部分工作需要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干部会同各村民小组组长协调、处理。县水保局积极与村支两委紧密配合,协调处理解决因施工导致的土地调整、果木损毁、救灾救助、水量调节、劳力调配、材料资源分配等各方面问题。庙安乡八庙村村干部在项目工程建设中,积极主动,上下衔接,时时到工地上协调涉及本村施工中的问题,使施工进度得到了保证。
注重群众配合,理解支持到位。 工程项目所在的庙安乡是远近闻名的花果之乡,生产的瓜、果产品无污染、口感好、质量高,市场需要量大,达州、重庆、西安等外地客商直接到农户订货,其产品供不应求,当地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来源靠种植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为此,县水保局在水保措施安排、治理思路、产业发展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为群众分忧、为群众解难,为群众服务,注重解决群众出行难、灌溉用水难等困难。由于沟凼池渠路采取的是“一事一议”方式,因此,群众自觉参与质量监督的积极性很高。同时,施工中涉及相互地界、土地调整都相互支持,对坡改梯后的土地都自觉参加平整。由于群众理解支持,使项目建设进度增快,确保了工程的按期完成。
注重施工配合,工程效果到位。 县水保局与各专业施工队伍配合,加强技术指导,解决施工中的各项技术问题。做好梯地、蓄水池、防洪排水沟渠、道路、沉沙凼等工程的放线、安砌等技术工作,处理好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协助处理施工队伍与当地群众的关系、调配施工力量,加强施工管理。避免或减少工程返工,保证了工程进度,减少材料浪费、节约成本、降低运营费,提高了效益。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