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珙县底洞镇深度开发 蚕业迈向新的里程碑

11.11.2013  13:03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余能勇) 就传统蚕业而言,每合单产能达到30公斤,每亩桑园年产值能达到2000-3000元即是高收入了。而宜宾市珙县底洞镇在蚕业科技、综合利用上深度开发,可实现每亩桑园年产值1万元以上。他们是如何办到的呢?

  一、蚕业科技的深度开发,不但提高了单产质量,同降低了生产成本。

  首先是改革传统的养蚕批次,过去都是实行春、夏、秋、晚秋四季养蚕。养蚕时间集中,劳动力集中,每个劳动力每季最多养蚕2盒,年养蚕8盒。现在他们实行的是早春、春、早夏、夏、秋、正秋、晚秋、晚晚秋8批次养蚕,每个劳动力年养蚕可达16盒,同时提高了蚕房蚕具的使用频率。其次是全面实行小蚕共育,减少小蚕染病机率,提高小蚕质量,减轻蚕农负担,也是生产优质高产蚕茧的前提。三是大蚕室外育,实行大蚕室外育,不除沙,通风换气良好,在减少劳动力的同时也避免了蚕病暴发。四是自动化上簇,利用纸板方格簇推广自动化上簇,原来上一盒蚕需要2个劳动力,现在一个劳动力可上3-4盒蚕,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同时自动淘汰了病蚕、弱小蚕,是生产优质蚕茧的关键环节。通过蚕业科技的深度开发,底洞镇平均每盒蚕单产可达40公斤,产值可达1500元左右,每亩桑园年产值能达到4000-5000元。可节约成本500元左右。

  二、桑园综合开发,提高蚕业综合效益,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

  首先是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桑园是多年生植物,每年冬季都要进行修剪,利用秋冬季节桑园空行种植各种蔬菜等农作物。桑树夏季具有良好的遮荫作用,利用6尺宽行种植磨芋等耐荫作物。其次是发展桑下养殖业,在桑下放养土鸡,同时减少了桑树虫害的发生。三是利用桑枝条生产桑枝食用菌,以桑枝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具有投入小、产出高、见效快、风险小、无污染、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等优势。每亩投产桑园年产枝条1500公斤,可生产桑枝食用菌500-700袋,每个菌袋可产鲜菇1-2公斤,产值10元左右,可实现产值5000-7000元。通过综合开发,加上养蚕收入,每亩桑园产值达到1-1.5万元。

  三、循环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靓丽新农村。

  底洞镇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利用蚕沙、蚕粪作原料生产沼气,促进了广大农村以柴为主的传统用能方式向清洁能源的方向转变,安全、卫生、方便,“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成了现代农村新气象。通过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液、沼渣又是蚕桑等农作物生产的优质肥料,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全镇已有3000余户农户用上了沼气。

  底洞镇蚕业发展通过深化科技、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栽桑养蚕,它促进蚕业迈进了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