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
记者 韩清华 ■廖时权 张丽
昔日的英雄村与“英雄”二字反差强烈:它是四川省宜宾县安边镇的一个建卡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7.45%,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分之二的村民小组公路不通,老百姓 “出行难”;山坪塘、渠道、蓄水池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且大部分年久失修,生产灌溉难,导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英雄村是宜宾县66个贫困村的缩影。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在该县安边镇英雄村督查时强调,增强“造血”功能是精准脱贫的关键,要在产业发展、产业转型等方面下工夫,把精准扶贫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建立脱贫台账,实行“菜单式”扶持
按照统一标准和程序,英雄村精准筛选出贫困户64户、204人,占总人口的17.45%。从共性看,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造成该村贫困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从个性看,因病致贫36户130人,因残致贫6户15人,因缺资金致贫15户44人。因病因残致贫者,往往还缺劳动力、缺技术。这些致贫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该村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精准脱贫,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安边镇根据近期与中长期目标,作出不同的产业选择。该镇引导贫困户发展短平快项目,如养鸡、养羊、种植蔬菜,以及务工等项目,以期在3—6个月内实现收益,确保脱贫。要实现不返贫的核心目标和奔小康的根本目标,就需要有长期、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为降低成本、形成持续增收能力,该镇引导农户优先选择多年生植物,如茵红李、葡萄、蚕桑等。这些植物,一年种下,2—3年内可实现收益。一旦有收益,会是十多年、几十年的持续收益。
为精准施策,该镇逐户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精细化的帮扶方案和措施,并建立精准脱贫台账,实行分类指导,“菜单式”扶持。据统计,64户贫困户,目前有22户选择种葡萄、18户种蔬菜、15户种沙仁、2户种李子、1户种桃子、1户种花椒,其他的贫困户则将土地流转给了大户。
英雄村坚持以全村为基础“抓大带小”,即鼓励村里的大户牵头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带动各小户、贫困户入社,提高产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共担风险、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改善区域环境,打好“组合拳”
2015年冬至,英雄村一片繁忙: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年轻的女司机正驾驶着大货车,运送铺路的碎石;该村400多平方米的“1+6”公共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机声隆隆,热火朝天;茵红李种植园里,挖掘机正在深挖土、筑梯台;一些农户,还在忙着盖新房……
据了解,为根本解决“出行难”,英雄村规划了“一纵三横四级”路网,完成了22公里连户路,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为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安边镇在市县相关部门支持下,争取到农业、水利项目资金,新建了40口水窖、4口蓄水池、20口囤水田,并对23口山坪塘进行了精修。
与此同时,宜宾鲁能公司援建的“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移动通信基站、宽带进村项目均已开工并将于春节前竣工投入使用。预计到2016年年底,全村的基础设施可以提前实现“十个有”,达到全市一流村水平。
优化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2015年以来,英雄村内扶村民,外引企业,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在扶贫、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镇、村多次邀请农业专业人员到村上为村民讲解合作社、种植业、养殖业知识,提高了群众的生产技能。同时,组织村干部、大户、贫困户代表,到筠连县、高县、翠屏区凉姜参观学习。目前,400亩葡萄、200亩茵红李、150亩砂仁、年出栏10000只林下土鸡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我们的林下土鸡养殖场,分布在三个山头,每年可以出栏上万只商品鸡。”英雄村瓦窑组王明银说,“养殖的黑山羊,在2015年冬至前卖了个好价钱,而且畅销市场,供不应求。”在安边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组的全力支持下,林下土鸡养殖开发、蚕桑种植养殖合作社已工商注册完毕并开工建设,两个项目均按工作组要求吸纳部分贫困户参股,为下一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下一步全村的贫困户自选项目葡萄、蔬菜扶持项目也将按照合作社模式发展。
英雄村还主动出击,邀请了“宜宾芽菜”的龙头企业宜宾富康食品公司总经理刘川秀到村里考察,双方拟在英雄村建立芽菜种植基地,为下一步英雄村种植业提供新的增长点。从邻村引进的人才肖成明承包了200亩荒山,冬至前又签订了上万株茵红李的果苗,要把荒山变成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