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协委员:用打击酒驾力度抓环境污染
多位省政协委员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通讯员 别蒙 见习记者 严沁 霍翟羿
过去一年,环保话题“炙手可热”:2013年初,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成热点;下半年,强势雾霾天又让老百姓忧在心头。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昨天,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组,收到不少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我们身边的环境情况如何?怎样进一步落实环保举措?环境保护问题,既是社会的热点,也是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后,很多省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现状
“看不见蓝天”
已成许多城市的共同忧患
省政协常委、省科协副主席隗斌贤,非常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他认为,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大气污染的形势日益严峻。
经过调研,他发现,在经济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出现了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共存的复合大气污染类型。特别是2013年以来,严重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看不见蓝天”,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共同忧患。
大江大河源头所在地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
而来自浦江、嵊州、建德等多个县(市、区)的委员,纷纷说到“水污染”话题。
他们提到,在自己的故乡,河流被石材加工厂的废料污染成“牛奶河”,池塘成为村民的“垃圾桶”,部分区域“三四类水已经算很干净”。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省政协委员、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光辉就在衢州等地做过长期调研。
他谈到,长期以来大江大河源头所在地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滞后,特别是在污水、垃圾收集处理方面。
例如,有些大江大河源头所在地农村垃圾收集后,由于规范的处置设施严重不足,垃圾出路问题较大。
建议
“为什么酒驾抓得好
水污染就抓不好?”
对于治水问题,省政协常委,担任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副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等职的钱前委员,措辞尤为激烈。
“我们需要出台一个历史上最严的法规。”在发言中,钱前多次提到近年来杭城大力打击的“酒驾”,他认为,打击酒驾之所以颇见成效,和相关部门制订的法规及贯彻力度是分不开的,而他希望政府能以同样的力度打击各类污染水源的行为。
“浙江的水系,算是比较好治理的。因为我们各河流的发源地基本都在省内,不像长江贯穿十几个省份。”此外,也有委员提到,在治理水污染上,主要河流发源地都在省内的浙江,某种角度上讲其实还有天然优势。
钱前坦言,在治理水污染这一问题上,如何能让大家达成共识,意识到这是个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这是需要好好思考的。
建立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
对于河流源头生态保护,徐光辉坦言,现有的“生态补偿”标准与大江大河源头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逐步建立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二、建立健全责权统一的生态补偿责任制度,三、加大对大江大河源头所在地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补助力度,四、加大对大江大河源头所在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五、对大江大河源头所在地在产业扶持、生产方式改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六、建议调整生态功能和环境污染两大补偿资金分配比例。
倡导大气治理区域合作
而对于雾霾治理问题,隗斌贤建议要进行区域合作制度的创新。
首先,要构建区域合作机制。大气污染与土壤污染、水污染相比,更具流动性,单一行政区治理效果不显著、持久性不强,需要采取跨行政区合作的区域治理模式。如欧盟的“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委员会”,美国加州的“南海岸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局”等。
其次是推进生态补偿与市场交易机制。他做过一个调查,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大量引入市场交易机制,应用于环境资源的监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到20世纪末期,可交易的环境许可制度被广泛应用,作为各国政府实施环境监管的一种通用工具。市场交易机制主要包括节能与排放总量控制、初始排放权分配、节能权与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监测与监管等制度。
三是要有保障措施与配套政策,加强法律保障、技术保障、空间规划和交通保障、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政策等。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