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年轻化趋势明显 睡前玩手机小心扰乱生物钟
拥有好睡眠,可以让人身心愉悦。3月21日是国际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 美好睡眠 ,放飞梦想”。可如今,各种睡眠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调 查
学生阶段化失眠
昨日上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诊疗室内,因失眠前来问诊的病人不少。“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了,这段时间一直睡不好。”周女士告诉记者,她从事的是销售工作,今年市场不景气,面临的挑战常常让她夜不能寐。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张小东博士介绍,从2006年起,他开始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上门诊,总结发现,现在失眠患者越来越多。“起初一两年,两三天才来一名失眠患者,后来每天都来一两个,这两年几乎每天都有六七名失眠患者前来就诊”。
他还发现,失眠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以前以40岁到6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现在不少青少年也面临失眠困扰。
“每年3月份到6月份,备战中高考期间,失眠的学生不少,还有12月份期末考之前,也是青少年失眠高峰期”。
原 因
焦虑、噪音、电子产品影响大
睡不好,一天的精神都不好。长期失眠,更是危害多多。张博士介绍,长时间失眠不仅会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还会导致情绪暴躁,易与人发生争吵,甚至引起家庭矛盾。
那导致失眠的因素都有哪些呢?环境、饮食、精神焦虑、疾病等都可能引起失眠。
有些居民居住在较嘈杂的区域,工地施工、音响喇叭、摊贩叫卖等高分贝噪音都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在饮食上,睡眠喝茶、咖啡等都让人精神亢奋,有的人认为饮酒能帮助入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睡前饮酒,因为酒精同样会让人兴奋。在高速运转的时代,现代人学习工作压力大,心事不能及时排遣是常事,因此精神焦虑、抑郁是最常见的失眠因素。
除以上原因,电子产品泛滥也成为了失眠的重要原因。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中青年市民,其中九成人表示,睡前有玩电子产品的习惯,大家都习惯了睡前躺在床上刷一遍微信朋友圈、玩玩手机游戏、浏览一些新闻后方才入睡。张博士提醒,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打游戏,看小说都会刺激人的大脑,扰乱生物钟,影响睡眠。
改 善
及时疏导情绪,不滥用药物
睡眠时间,太短或太长都对身体无益,那睡多场时间合适呢?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最新版的睡眠指南,针对不同年龄层给出了不同的睡眠指导建议。出生至3个月龄的婴儿,需要14至17小时的睡眠;1岁至2岁的幼儿每天需要11至14小时睡眠;6岁到13岁的学龄儿童,建议每日保持9到11小时睡眠。14岁至17岁的青少年每天应当睡8至10小时,处于青春期的人需要更多睡眠。但即便如此,一天超过11小时的睡眠时间也会对健康不利。18岁至64岁的成年人来说,每天7至9小时的睡眠最佳,少于6小时或多于10小时都不推荐。65岁以上的人,建议睡7至8小时。
失眠危害多,如何才能缓解、治愈呢?张小东博士指出,和所有病症一样,治疗失眠也要找准病因。失眠患者要自我或者在医生的帮助下宣泄情绪、调节心态,改变不良习惯。做到睡前最好不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因为屏幕发射出蓝光,会抑制身体产生助眠的褪黑激素,最好把睡前读物换成纸质书;要定期运动,运动有助于睡眠,最好在睡前6小时运动,以防运动后身体过热,适得其反。张博士建议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有助于睡眠。
同时,他提醒,一定要慎用助眠药物。各类助眠处方药物虽有助快速入睡,但会有各种副作用。尽量避免使用助眠药物,即便要用,也要控制在短期内,以免长期服用产生依赖性。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