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信贷环比少增8173亿 央行:稳货币取向没变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的描述有五个大范畴,即: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周小川在2015年“两会”期间表示,以上五个范畴覆盖面大。在每个范畴里,左右均可灵活调整,但是从一个提法换到另一个提法,跨度比较大。
5月13日,央行对外发布《2016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5556亿元,比上月少增817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10亿元,比上月少1.65万亿元。此外,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对于信贷数据的骤然下降,央行有关负责人在5月14日的答记者问上表示,这首先是受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加快的影响较大;其次,从季节性因素看,一季度贷款往往增加较多,银行项目储备大量消耗,使得4月份成为传统上的贷款小月。此外,这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影响。央行最后强调,“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改变。”
实际上,此前便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诸如一季度那种信贷的大规模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此前数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的“权威人士”更是明确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要真正稳健”。而从央行今年以来的实际操作来看,也更加偏向于使用定向工具来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
货币政策仍然稳健
尽管央行对“稳健”的左右区间范围给予了较大活动空间,但4月份货币信贷等数据的陡然下降,仍令市场产生猜测——货币政策是否发生了转向?
在数据公布后次日(5月14日),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上表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少增,首先是受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加快的影响较大。据初步数据,今年4月份置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不低于3500亿元,比2、3月份大幅增加,而去年4月份无置换贷款。地方政府存量贷款置换为债券,相应冲抵了贷款增量,但实际上并不减少融资规模,若还原这部分置换因素,今年4月份新增贷款超过9000亿元,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
4月份M2同比增速回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财政存款大幅增加,由于不统计在M2中,对货币总量增长产生收缩效应。二是同业业务增长有所放慢。
前述央行相关负责人强调,下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表述与此前央行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有所微调,该报告表述为,“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显然,央行政策目前更倾向于“稳”。
当日,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对媒体强调,不应该过度解读4月份货币信贷增速的变化。
定向调控地位悄然提升
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4.61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其中,1月份新增2.51万亿元。上述数据发布后颇令市场感到意外,有分析人士当时便指出,这种信贷猛增不具有可持续性。
实际上,央行近期的调控行为已经悄然转向,以避免市场关于“大规模经济刺激”的猜测。5月3日,央行表示,从2016年5月起,央行将在每月初对3家政策性银行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抵押补充贷款(PSL),主要用于支持发放棚改贷款、重大水利工程贷款、人民币“走出去”项目贷款等。
国开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杜征征对记者表示,PSL配合信贷投放,可以较好地起到支撑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定向投放,可有效降低全面铺开带来的负面影响。
马骏此前更是多次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目标正在从以货币供给为主的数量型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转变,未来调整存准率的力度和频率,应该以短期利率稳定为前提,不再视其为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
这或许意味着,货币政策动辄使用降准、降息等全面性工具的时代离结束已经不远,而定向调控工具的地位则悄然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