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水务局: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打赢水利扶贫攻坚战

23.10.2015  10:40

(吕庆昆 记者 白明云)  州水务局在践行“三严三实”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主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忧困难群众之所忧,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如果说精准扶贫是‘滴灌’的话,那我们的水务工作也就是‘滴灌’的管道之一。管道铺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扶贫的效果,推进水利建设既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水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州水务局长马小林这样告诉记者。

  “十二五”期间,我州建成了甘洛县斯觉大堰改扩建等3处中型工程,开工建设德昌和平水库等2处中型水利工程;实施了安全饮水、安宁河和43条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水土保持治理等民生水利项目,总投入36.44亿元,其中:水利行业内投入26.89亿元、烟草和移民等投入9.55亿元,是“十一五”总投入的2.13倍。解决安全饮水人口125万,综合治理河道171千米,新增有效灌面48.6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80平方千米。盐源县龙塘水库和大桥水库二期工程取得国家发改委的正式立项;会理横山、西昌东河2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开展了宁南县竹寿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等24处区域性骨干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我州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季节性、区域性干旱和洪涝灾害频发,灾情严重、损失巨大,水利瓶颈制约依然突出,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精准扶贫则是针对以往粗放式扶贫而提出的一种精准到人到户的新的扶贫模式。

  为此,全州水务工作要牢固树立‘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着力夯实水利基础设施,重点解决“因水致贫、因水不稳、因水不兴”的现象,集中力量打赢水利扶贫攻坚战,一是全面实施水利扶贫“五大行动”,把制定饮水安全、水源保障、产水配套、水生态治理、人才支撑五项水利扶贫行动方案作为重点突破,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219.42万人(其中:新增不安全饮水人口65.48万,提质增效人口154.94万),新增有效灌面80万亩,治理中小河流40余条,整治山溪沟34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千米,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万千瓦。二是抓好“十三五”和水利扶贫规划,建立有效的水利扶贫项目储备机制,做好扶贫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的衔接,确保项目安排精准,扶持目标精准,扶贫效果精准。三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度,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争“十三五”开工建设龙塘水库、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和东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争取差别化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水利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金融资本,加强与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解决好项目前期投入及建设资金问题。四是全力做好水利扶贫技术支持工作,加大贫困地区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组织贫困地区和局机关、直属单位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学习,组织技术工作组驻点开展技术帮扶;以会东马头山水库为试点,学习尝试实行“代建制”等新兴的建设管理模式。

  为确保水利扶贫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全州水务工作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采取超常举措,拿出硬办法,全面加快凉山水利建设,为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在组织保障上,成立由州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抓好组织实施,明确部门职责,加强指导,优化服务。同时,还明确了县(市)主体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定期组织专项督查,对推进不力的启动问责程序,严格追究责任。在强化资金保障上,进一步加大了州、县政府两级对水利的投入,缺口资金优先安排,充分利用金融资本,加强与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解决好项目前期投入及建设资金问题。在强化质量保障上,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工程验收制“四制”,严把材料关、制度关、资质关、验收关“四关”,严格质量标准、严格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在强化进度保障上,按照省、州政府的总体安排,结合地区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工期、倒排时间、优化工序,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抢时间、赶进度,全面加快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全面推进凉山彝区水利扶贫项目建设。在强化管理保障上,坚持建管并重,抓好工程档案的收集、归类和管理;建立健全落实每个项目点的工程管理机制,明晰工程产权和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水利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管人员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