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 养生重在"清"字

22.07.2017  09:51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今日,将正式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对于暑,古人形象地描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但却也是万物生长,夏花怒放的季节。泰戈尔有一句著名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灿烂”,意思就是说,生命要活得像夏季的花朵那般绚烂夺目,努力去盛开。

   赏花

  夏花灿烂

  朝颜与夕颜分别是什么?朝颜一指牵牛,一指木槿,一指桔梗;夕颜一指瓠子花,一指栝楼花,一指月光花。日本才女紫式部写《源氏物语》,多有以花与女子相互映衬的,朝颜和夕颜在她笔下就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坚贞,一个柔弱;一个名正言顺开在光明里,一个消逝于晦暗幽深的夜幕中。

  木槿在东方文化里,算是很古老也有文化的一种花了,《源氏物语》一书里也被称为槿姬,可见紫式部确是以它为人物形象之范本,而木槿的疏朗和艳色也的确很符合女孩子的形象定位。不过,牵牛传入东亚地区后,后来居上,成为日本人心中当之无愧的“朝颜”——无论片冈潜夫的《朝颜图谱》,还是成田屋流次郎的《朝颜三十六花撰》,所描绘的都是牵牛花。后来的园丁们也很有心,培育了大量牵牛的观赏品种,连命名都颇具古风,譬如“夜野”“藤娘”“晓之舞”。虽然是简简单单只开一个上午的草花,但那些娇柔的,圆满的,颜色静谧纷呈的花冠齐齐舒展开,呼应着夏日早间的温柔霞光,的确不辜负那样的向阳光景。

  国人好像对牵牛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要说朝颜,牵牛花最适合这名号。开得早,又如笑颜,绝不枉“勤娘子”这样亲民可爱的称号。提及它,第一反应想起“竹篱茅舍自甘心”的乡间岁月,淳朴得一塌糊涂,再不就是《红楼梦》里的巧姐,教知早晚风霜高,杪表何曾见牛翠——说穿了还是乡居岁月的一种延伸。倒是花坛和绿化带里常见矮牵牛,五颜六色地开着,不分时间季节,很适应都市生活的样子;那却也不是蔓生的牵牛:一为茄科,一为旋花科,完全没有亲戚关系,只不过花有些相似。

  至于桔梗,也很讨人喜欢。蓝色的花往往给人幽静之感,何况它还这样标致,开在枝头轻轻摇曳,古人谓之“花中处士,不慕繁华”,算是很高的评价了。日韩民间,对于此花似乎都很是偏爱,日本传统色系里有“桔梗色”,是相当娴雅纯净的蓝紫色调;至于在韩国,桔梗被称为“道拉基”,嫩茎叶和根都是极好的做泡菜的食材。

  再说说夕颜。难道朝颜和夕颜注定就是天生一对?朝颜有三花之说,夕颜也是如此。仍然从《源氏物语》开始,源氏十六岁在盛开夕颜花的乡间屋子遇见一名柔弱美少女,于是这来路不明的女孩子就被叫做“夕颜”了。两人一段天真无邪的露水情缘后,女孩儿便恰到好处地被追魂夺命,香销玉殒于暗夜之中,简直就是夕颜花命运的人格化版本。怎么说呢?这样烂漫而放纵地迅速过完一生,某种程度而言也不像是坏事。

  朝颜花的形象彼此略有区别,但三种夕颜花——葫芦花,栝楼花,月光花,都是同样贴合源氏的情人的形象的:纯白,优柔,毫无城府,夏夜里开得短暂。该书所写之夕颜,一般认为是日本乡间常见的葫芦花,也有解释为瓠子花的,反正都是葫芦科葫芦属,差距不大。但此花太过平常,我反倒对栝楼花和月光花更有兴趣——前者也是广泛常见的葫芦科植物,果实与块根俱可入药,花倒不甚受重视;然而那花瓣边缘被充分打散,好似疏密有致的蕾丝流苏,实在是很稀罕,样子堪称“风中凌乱”。而月光花,则是当真如同满月一般圆满无瑕,且带有淡淡月光似的洁白光泽,看着叫人摒心静气。

  朝颜是一点点迎来光明,夕颜却要一点点隐没在黑暗里。的确相比后者,朝颜花们的姿态看起来都很积极,但美这一回事,到底还是要因为感受到它的逝去,才更加叫人折服和珍惜。

   吃食

  菜中君子

  花中有君子,树中也有君子。但菜里还有君子,貌似就更为有趣——种它是为了饱腹而已,谈何君子?但听前辈们的解释,却也很有道理:如苦瓜,生来是苦的,甚至苦到叫人皱眉而不肯吃下去,但与别的菜一起炒,无论来者是谁,却也从不将自己的苦味沾染分毫。丁是丁,卯是卯,洁身自好,泾渭分明。这样说来,的确很够君子的味道。

  也许是我生来比较另类。在小孩子还普遍抗拒苦味的年纪,吃苦瓜已叫我喜欢。切成片,与碎咸菜一起炒,淋以酱油,洒一点糖。苦味虽还在,但我觉得鲜美清爽。配着这道菜就可以吃一整碗白饭。虽然后来也听说更多烹饪苦瓜的途径,如浇蜂蜜,炒鸡蛋,绿莹莹的样子似更为清秀可爱,但我私心里偏爱的仍是酱油咸菜的版本:像是一个人,满腹苦水、隐忍自持,你给他安排了热烈熙攘的环境,浸润久了,那一身苦楚终也慢慢亲切柔和起来。据说减肥的一大妙方就是生吃苦瓜——对于意志薄弱或养尊处优的人,这会不会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呢?

  怪不得要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也还有一句话叫“苦尽甘来”:若真耐得住性子细细咀嚼,会发现苦瓜是有回甘的。一层层的清苦之下,仿佛意犹未尽一般,细微地点缀在舌尖上。仍像是一个君子,因为叫你吃了苦,它反而不好意思,遂留下这丝丝抱歉的甜意。

  中医里认为苦的东西都性凉,苦瓜于是又有一名字叫凉瓜。夏天每人头上都顶一把火,吃点苦瓜或许舒服一些。你可见过苦瓜老了以后的样子?那可很不凉快:瓜肉变得金黄,从下面裂开,趾高气扬地卷曲外翻,露出里面已变得鲜红欲滴的瓜籽。南方的同学或许吃过类似的东西——也许叫赖葡萄,也许叫锦荔枝,也许叫金铃子——实则是苦瓜的一个变种。然而金铃子的体型更为短小丰满,瓜籽却更大,鲜红的肉质种皮也更为鲜甜。故一般籽实成熟之后作为水果食用,瓜肉反倒弃之不取了。

  听闻两广一带有“凉瓜宴”,席上诸般菜肴,皆以苦瓜制得。清炒杂烩,凉拌腌渍,给足这位君子大展神通的空间。要去它的苦味倒也容易:过沸水汆烫,或以盐腌渍片刻,沁出的汁水倒掉。切开瓜瓤,内层白膜也很苦,介意的话亦可撕去。不过无论哪种方法,必然都会丢失苦瓜的特色,谁叫人家生来就是一肚子苦水呢?且话说回来,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甜瓜不甜,苦瓜不苦,在我看来都甚无趣。倘若有朝一日苦瓜都变得香甜起来,反而会觉得是很煞风景的事情吧。(蔓玫)

   节气

  一年最热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下一个节气是立秋。此时正处于传统的暑伏期间,为一年之中最热的一个时段。立秋,听起来感觉似乎凉快的日子就要来了,不过那是错觉,今年的三伏天可是要持续到8月20日!

  根据古人“月初为节气,月半为中气”的原则,农历六月的节气为小暑,六月的中气为大暑。由于人们习惯上把节气、中气统称为节气,因此,大暑也被看做是六月下半月的节气。

  据文献记载,大暑有“三候”:“大暑之日,腐草化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意思是说,大暑这一天,腐草变为萤火虫;5天之后,土壤温润,空气潮湿;再过5天,大雨会按时而来。在古人的观念中,上述3种“候应”如果不能如期而至,相应就会出现诸如庄稼颗粒脱落等灾异现象。

  进入夏天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时,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这是唐人元稹《咏廿四气诗·大暑三秋近》中的诗句,意思是说大暑近秋,夏天将逝。大暑节气处三伏之中,为一年之中最热的一个时段。对此,农谚也多有反映:“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大暑前后,衣裳溻透”等等。但炎热的气候,适宜庄稼的生长。东汉崔寔编《农家谚》中说“六月弗热,五谷不结”。

   养生

  重在“清”字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因此大暑节气养生重在一个“清”字,即在注重饮食“清洁”、机体“清热”的前提下,进行“清补”。

  注重饮食“清洁”。夏天饮食卫生是重中之重,高温天气下食物容易变质,食用后会引起腹泻、胃肠道紊乱。开启过的饮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除此之外还要关注食品保质期,不吃不洁或变质的食品。

  “清热”最好喝粥。暑天酷热,及时补水的同时也要注意清热祛火。西瓜具有清暑、解热、补水的功效,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把西瓜作为清暑佳品。但夏季肠胃较脆弱,吃西瓜时要注意避免伤及肠胃。一是不要一次吃太多,二是尽量不要贪一时之凉吃冰西瓜。吃西瓜时可以将西瓜水分嚼出后吐掉果肉,既可清热祛暑,也可减少肠胃损伤。除水果外,清热祛火还可尝试一些“度暑粥”,如苦瓜菊花粥、薏米小豆粥等。

  “清补”首先要祛湿。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伤及肠胃道功能。像山药、莲藕等,都是进补的佳品,绿豆清暑、薏仁祛湿,特别是绿豆薏仁粥,可供大暑之季清热祛湿。

  另外,在夏天,为了散发体内的湿气,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稍低时散步,或打太极等强度不大的活动。闷热天尽量减少出门或活动。

  (椒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