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学生"猪倌"谈创业:休学创业有很多弊端 最缺乏经验
文泽平
10日,教育部就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有过休学创业经历的学生如何看待这个经历?四川高校目前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如何?11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创业者和高校老师,他们表示,学校支持学生创业,但切勿盲目跟风,休学创业需谨慎,“积累专业知识和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从2007年到2014年,8年间,文泽平的创业经历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有高潮荣耀,有低谷落魄。
这个出生于1988年的达州山村的小伙,2007年考入四川大学后就开始借钱养猪创业,年获利达60多万元,在获得无数荣耀和称赞之后,骄傲与过分自信让他一度落到谷底,举债数十万,穷困潦倒到睡公园、吃白水煮面配老干妈,然后因为不甘心谷底反弹,创办电子公司,重新振作。如今,他带领60多名“90后”经营的公司年利润过千万。
14日下午,文泽平来到西南交通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同大学生们分享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17岁那年,被其他名校录取,与梦想的北大仅差两分。
一个梦想 他参加了4次高考
文泽平出生在达州宣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父母务农,因为村里娃娃读书的很少,村小学只有小学三、四、五年级,初中文化的父亲就借了亲戚家几本书,在家里教他读书。6岁时,文泽平就到村子里学校直接上起了3年级。
“我父母他们虽然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一直想让我上好点的大学,当时他们就觉得北大、清华是全中国最好的大学,因此我从小就立志要上这两所学校。”高中时期,文泽平选择了文科,他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北大。16岁时,在宣汉中学读书的文泽平经历了他的第一次高考,那年,他被中山大学录取。一心想上北大的他放弃了,决心复读。
17岁那年,被中央财经大学录取,18岁那年,被中南大学录取,19岁那年,被四川大学录取。距离北大最近的是17岁那年,与北大的录取线差了两分。“为了这个梦想我坚持了4年,可后来年纪越来越大了,父母坚决反对我再复读。”到了第四年,文泽平选择到四川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读书。
我同学卡上只有65块钱,他还转了50块钱给我。
一次创业 他借同学朋友30万
2007年9月,为了怕文泽平放弃入学回家复读,父母从打工的广东回来亲自送他到川大报到。闲聊期间,父亲提起当年猪肉很贵,想在打工期间养几头猪,文泽平算了一下,一头猪崽买入时300多元,4—5个月可以出栏,可以卖到2000多块钱,除去成本,每头猪能赚600多块钱。“为什么不多养些呢?”文泽平的想法得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哪有那么多钱去买猪呀!文泽平从小家里就穷,他上大学的学费,也都是助学贷款。
父子二人争执不下,后来父亲说,“你只要能拿出10万块钱,我就帮你养!”没想到几天后,文泽平就往父亲的卡上转了8万块钱,这些钱全部是他借来的。“当时就找高中同学、朋友、还有亲戚借。”文泽平记得,当时他把所有借钱的明细都记在一个A4大小的本子上,足足有七八页,粗略估计,他的“债主”有上百人。最多的一个高中同学借了他一万块钱,最少的有50元的。“我那位同学在重庆读书,他的卡上只有65块钱,他还转了50块钱给我。”
文泽平用借到的第一桶金买了80多头猪崽,在父亲打工的广东造了个猪栏,当起了“大学生猪倌”。后来为了扩大规模,文泽平先后借了30万元来养猪。
被胜利冲昏头脑,没有市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做决策。
一次失误 从盈利到举债50万
当时,还在上大一的文泽平为了照顾自己的养猪生意,每个月都要请假几天,坐火车到广东,去看猪崽的养殖状况,了解市场,寻找销售渠道。到了2008年,养猪规模逐渐扩大到300多头,最顶峰的时候他的养殖场有多达860多头猪。一年下来,他估算了一下,自己净赚了60多万元。
创业的成功随之而来的是无限荣耀,感动川大十大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大学生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也引来了众多媒体的采访,甚至,当年的公务员考试中最后一题申论的材料,讲的就是他的故事。一时之间,过多的赞美让这个从小就渴望被认可的男孩感到骄傲,有些飘飘然,忘了生意场上的风险。
2010年,文泽平将养殖场的规模扩大到1000多头。但当年,全国市场猪肉价格暴跌,又加上因为防疫工作没做好,瘟疫爆发,一下子死了600多头猪。“被胜利冲昏头脑,没有市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做决策。”因为这个错误的决定,文泽平把自己之前赚的钱全部赔掉,又因为家中亲人患白血病,花费巨大,当年,他举债近50万元。
对话当事人/
大学生创业没那么简单
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相信文泽平最有发言权,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大学生创业有很多弊端,缺乏决策能力、缺乏项目支持、缺乏人脉资源、缺乏行业经验、缺乏法律相关知识、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而这些,决定了大学生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创业项目能够成功,至少要经历3—5年的考验,你能不能够坚持下去?”文泽平说,创业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大学生在选择的时候,还是需要谨慎一些。
不过,他也表示,如果项目合适,资金充足,在把风险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学生还是可以尝试一下创业,“毕竟大学生都还年轻,有时间有条件磨砺一下。”
再次创业/
睡公园吃白水煮面 带领90后们重新创业
2011年,文泽平大学毕业,因为之前的事件,父母坚决反对他再创业,要求他去考公务员,或者正正经经的去找工作,但是这并不是文泽平想要的生活。“我出去找工作,一个月工资多的时候一万块钱,一年下来除去花销也只能存几万块,几十万的债务我要还上10年。”文泽平说,从小穷怕了,不想再过苦日子,同时他也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就想再次创业。
因为之前认识手机通讯行业的人,文泽平就开始跟着别人做,积累经验。2012年5月,文泽平找了几个还在学校的“90后”专科生,筹备创业,几个人凑了3万块钱在数码广场租了间60多平方米的店铺,准备卖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没有渠道、没有货源、没有客户、没有经验,甚至交完房租后他们每个人身上只剩几十块钱。
“那段时间真的是穷得叮当响。”文泽平说,那段时间因为没钱交房租,他晚上10点过回家时,发现自己的行李已经被房东扔到了楼下,只能在公园里睡了一晚上。文泽平记得,当时公司离家太远,晚上太晚了没有公交车,身上只有20块钱,只能打车到18块钱的时候下车,走了8个公交站的距离走回家,“那段时间没钱吃饭,只能白水煮面,配着老干妈吃。”
2012年6月份公司启动,其实,到了10月份就已经开始赚钱了,但是因为公司在创业阶段,需要资金买货物,连着11个月,创业团队的几个人都没有拿任何工资。而那段时间,文泽平就靠着朋友、同学的接济过日子。靠着闯劲,2013年,全公司盈利260多万元,而今年,盈利额已经能够达到1100万。而公司的团队,已经达到了69人,其中只有文泽平一个是“80后”,其余的人全部是“90后”。
如今,文泽平又开始了另一轮创业,这个月,他筹备已久的广告装修公司已经开业,他的护肤、服装等电商平台也即将上线,明年,他计划同别人合伙在阿坝金川打造生态旅游基地项目也即将启动……
从“大山少年”到如今身家千万的公司老总,文泽平说,支撑自己这么多年走过来的,是改变家庭状况的渴望、是执着固执的性格、更是对成功的渴求。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菲菲 摄影刘陈平
学校建议/
创业要和专业相关
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四川各大高校了解到,近年来,各校都在大力推行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投入不少资金、资源支持学生创业。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该校招生就业处杜彬告诉记者,该校从2009年起每年拿出300万的经费支持学生创业,其中100万作为创业基金,学生的创业项目在通过评审后可申请免息借款,最长可以6年之后再还款。除此之外,该校教务处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每年的投入有上千万。
“我们对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创业是非常支持的。”杜彬认为,大学生创业尽可能的和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把创业当作自身专业的一种实践,这样就能和自身专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生感悟/
在校时多积累经验
王献伟是西南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07级的学生,2009年开始创业,在学校内做二手物资回收公司,回收学生的二手电脑、数码产品和教科书等等。2010年初,他又同时开始了另一家公司——成都递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同时做两个创业项目,一时之间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当时有点急于求成,左右开弓,没想着集中精力把一个公司做好。”当时的王献伟认为,在学校里学不到太多有用的东西,就想着休学一段时间,好好经营自己的创业项目。2010年3月,王献伟以创业为理由,向学校提出休学申请并获得同意。休学一年后,他才又重新回到学校,完成了整个大学课程。
虽然自己有这样的经历,但王献伟对休学创业的感受是复杂的,“我觉得,当时休学也有一些不成熟,现在回想起来,并不是那么必要。”他认为,创业能否成功,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团队、创业项目是否可行、资金支持是否到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经验。“大学生最缺的就是经验,学生可以在学校里面先了解相关行业,比如去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实习、利用假期打工,积累一定经验。”王献伟说,创业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郭枫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菲菲肖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