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创业调查: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仍停在"纸上"

12.06.2015  12:03

本报制图/朱濉

    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落地情况如何?记者暗访发现——

    “我准备把工作室变成公司,但办证需要奔走五六个部门……”6月4日,四川大学研一学生杨丁致电本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称,自己为创业办证,脑袋都晕了。

    事实上,杨丁本来无需这样来回奔波的。省政府办公厅2014年5月下发的《关于加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各市(州)、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安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办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杨丁纳闷,“说好设的创业服务窗口,怎么就没看到呢?”此项政策到底落地没有?《意见》在大学生创业者心中的知晓度如何?带着杨丁的问题,记者连日深入调查,发现一些扶持政策目前存在相关部门和创业者两头知晓率低、双双不着地的情况。

    应设窗口未设 政务中心均称不清楚

    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设立情况究竟如何?记者深入多地政务服务中心进行了暗访。6月4日14点30分,记者首先来到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却没发现有“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的影子。“这里开设大学生创业服务的窗口了吗?”记者问服务中心一楼咨询台的工作人员。“没有,这儿主要是对公业务。”工作人员回答。

    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新闻发言人黄蔚告诉记者,我们这儿主要办理许可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在这里注册的公司,认缴资本须在1000万元以上,刚创业的大学生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大学生创业属于个体户,上不了这边的级别,这样的服务窗口更适合设在区县一级的政务中心。

    市上没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区县一级情况又如何?

    随即,记者深入成都市青羊、锦江、成华、武侯、金牛政务服务中心采访发现,仅有金牛政务服务中心设有“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但本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的窗口,却挂着“残疾人、老年人申办个体工商户代办服务窗口”标牌。工作人员郑纯玮解释,牌子上的业务早就停止了,之所以没换指示牌,是因为政务中心即将搬家的缘故。

    6月5日,记者电话连线绵阳、自贡、泸州等地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均证实,当地没有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

    明文规定的“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为何都停在“纸上”?

    “我们并不知道省里有这样的政策,也没有接到过要求设立的通知。”黄蔚如是说。

    采访中,其他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清楚有该文件”,甚至连已设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的金牛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不清楚”,其理由是:2009年9月区上就设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和省政府去年出台的《意见》无关。

    “政出多门”乱人眼 创业者常吃不透扶持政策

    四川大学大四学生韦靖曦,为获取创业资金,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优胜杯创业竞赛,她目的很明确,“如果比赛获奖就有奖励资金可用于创业”。

    事实上,根据《意见》,2014年1月1日起,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如果经有关部门确认,都可以获得1万元创业补贴。但韦靖曦不清楚,“一直以为这与比赛奖励是同一笔资金”。

    记者对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成都理工大5所高校的30位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其中86.7%的受访者对创业扶持政策表示“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大学生创业还有补贴,没有听说过呢?”“听说过大学生创业有优惠政策,但具体有哪些不清楚……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对与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扶持政策都不知道呢?记者调查发现,这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出多门”现象有关。

    西南交大应届毕业生陈旭说,繁多的创业政策常让他眼花缭乱。“创业补贴由人社部门审核发放;创业融资得向社区就业社保服务站提出申请,并向经办金融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再由财政部门贴息;资本认缴登记、出资方式等优惠政策要问工商;税收优惠政策又要问税务……

    成都市武侯区团委工作人员陈甜婕告诉记者,她经常遇到大学生创业者“找错庙门的情况”。比如对于进驻创业园区的项目,团区委主要负责的房租有“两减一免”政策,创业补贴政策则由人社部门负责,税收由税务等部门负责……“政策多,涵盖部门广,创业者搞不清楚情况很正常。”陈甜婕说。

    专家点评

    将政策执行权下放至孵化平台

    电子科大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徐科:

    一方面,为督促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应将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的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应适度整合,减少牵头部门,或者直接将政策打包,执行权下放至高校创业园区、创客空间等孵化平台,让孵化平台作为各项政策的实施主体,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政策的执行情况,这样可从根本上避免“政出多门”给大学生创业者带来的不便。(林凌 记者 刘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