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大垭口:优秀大学生村官张雪梅病逝(图)
生命为父老乡亲的幸福怒放
“感动四川十大人物”、巴中大垭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雪梅抗癌4年不幸去世,年仅30岁
张雪梅(右)看望留守孩子。
张雪梅在田间地头走访。
6月14日,四川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 、2013年度“感动四川十大人物”——巴中市恩阳区尹家乡大垭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雪梅,在与癌症顽强抗争4年之后逝世,年仅30岁。
噩耗传至大垭口村,村民们陷入悲痛之中。6月16日下午,张雪梅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巴中市殡仪馆举行,村民们约定,要去送雪梅最后一程。
在长期基层工作中,张雪梅摸索并总结出了“三式”群众工作法,得到中组部的肯定,将其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宣传的先进典型之一。张雪梅病重期间,中组部部长赵乐际托人专程赴巴中看望。
扎根乡村:
她想为改变家乡尽一份力
张雪梅是恩阳区花丛镇人。2008年7月,年仅22岁的她大学毕业后,凭着一腔热血到“北上广”发达经济圈闯荡。然而上班不到一月,父亲病重,为了不拖累家庭,父亲放弃治疗凄然离世。
张雪梅觉得,父亲早逝的原因是家庭贫困、没钱治病,贫穷和落后是偏远农村的硬伤。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她决定留在家乡发展,为改变家乡尽一份力。
2009年,23岁的张雪梅被选聘为巴中市恩阳区尹家乡大垭口村村主任助理。家人说她“没出息”,同学们笑她“没追求”,母亲声泪俱下:“我辛辛苦苦送你读大学,就是指望你摆脱‘农皮’,哪晓得你又回到了农村……”面对大家的冷嘲热讽,她依旧选择扎根基层。
在担任村官期间,她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引进企业搞开发,将村里废弃果园变“废”为“宝”,建成了中药材种植园,开办养牛场,策划打造芦笋种植基地,村民人均收入成倍增长。她积极改变农村基础条件,争取村道路硬化工程项目,先后硬化了村道路,建起了微水池,改建了村小和卫生室,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她主动帮扶困难群众,为留守学生张燕联系解决了7万元心脏手术医疗费,帮助留守学生吴杰洗衣服、辅导作业,为村里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跑腿办事。
生前遗憾:
“为群众做的事太少”
2012年4月,张雪梅被查出患乳腺癌,经过手术和化疗,癌细胞扩散到全身,即便如此,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带病工作。
张雪梅性格开朗,尽管重病缠身,村民们每天都能看到她的笑脸。
对于大垭村、对于这片土地上的群众,张雪梅饱含深情。“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为群众做的事太少了!”张雪梅在日记里写道。
为了帮助更多的重病患者,2014年3月,张雪梅捐出3万元治疗费成立了乳腺癌爱心基金。她还嘱咐亲人:“如果我不在了,就将我的肾、眼角膜等有用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巴山雪梅,献身基层,用智慧为民谋福祉;寄身穷乡,用深情反哺故乡大地。张雪梅的故事经媒体广泛报道后,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和网友。2014年3月,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指导,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省志愿服务基金会主办,华西都市报承办的“身边雷锋 时代榜样—2013年度感动四川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揭晓,1400万人次参与网络和电话热线投票,张雪梅荣获“2013年度感动四川十大人物”之一。
工作以来,张雪梅先后被恩阳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被巴中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2月,被四川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2014年5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部门评选为四川省“最美家庭”;2014年6月,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称号;2015年2月,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评选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村民悲痛:
要送雪梅最后一程
“雪梅走的前两天就昏迷了,清醒时她拉着我的手说,想回大垭口村去看一看。”她的丈夫张全宝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妻子最记挂的仍是“她的村子”。
14日,当张雪梅去世的消息传至大垭口村,全村陷入一片悲痛之中。“雪梅就像我的亲闺女呀。”60多岁的袁少芳老人流着眼泪,向记者讲述雪梅的种种好处。老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孙女张燕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张雪梅四处奔走,为张燕解决了7万元手术医疗费,还帮她联系医院,如今,张燕已恢复健康重回校园;尿毒症患者李俊灼,是张雪梅生前最牵挂的人,“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她走了,我今后找谁倾诉呢?”李俊灼哽咽着说,她一定要看雪梅最后一眼,送她最后一程。
在长期的基层实践中,张雪梅摸索出了“三式群众工作法”,即亲情式沟通、对比式算账、参与式帮扶,取得了良好效果,全村实现了“零上访”目标。2015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派专人前往恩阳区花丛镇,看望慰问张雪梅,称赞其为全国大学生村官的典范,其事迹必将会影响更多的大学生村官。
“雪梅善于思考,喜欢钻研。”大垭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学方,深情回忆张雪梅生前的点点滴滴。他认为,张雪梅虽然只在大垭口村呆了三四年时间,但影响是长远的。在今天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张雪梅总结出的“三式群众工作法”,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运用,标准化村道路全面建成,现代农业发展如火如荼,村级阵地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日新月异……群众正在张雪梅编织的脱贫奔康蓝图中阔步向前。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