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大型项目引民众不满 专家称应保障知情权

13.05.2014  14:14

  原标题:多地大型项目因引发群体性事件停建 专家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肖中仁):近年来,中国多地发生大型项目因引发群体性事件停建,比如厦门、大连等地PX项目下马,广东化州火葬场放弃建设,不久前杭州市的垃圾焚烧项目尚未开工建设就因群体性事件陷入停滞状态。为什么一些城市的建设的大型经济、民生项目会引起民众的不满?政府应如何定位自身角色?对此,多位专家建议,各地政府应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用正确的程序办正确的事。

   居民:

  “就是为了表示民意啦,有这么多老百姓反对,他说没有老百姓反对的呀,对不对?

  “二噁英如果排放出来的话,会不会产生影响,而且它如果要是有一些泄露的话,对水源也是有一定影响,而且还有青山湖,也是有饮水源。

  今年4月,杭州市公示了2014年重点规划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即将在城市西部的余杭区中泰乡建造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由于担心这些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资产价值等带来的多重负面影响,包括城西部分居民在内的群众多次集会进行抗议,甚至涌上02省道和杭徽高速余杭段,导致交通长时间中断和部分人员受伤。事件发生后,杭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立毅强调,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能求取最大公约数的项目。

  徐立毅说:“在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群众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九峰项目前期工作中,将邀请当地群众全程参与,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

  但对于杭州市政府作出的承诺,反对建设焚烧厂的居民仍有疑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丽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透明。

  李丽说:“实际上业内采用比较多的模式一般会让代表第三方的专家跟居民进行沟通,会选取立场相对客观的人进行解释。我觉得目前来说,还是缺乏信任的问题。

  除了缺乏信任和充分沟通外,有分析指出,杭州垃圾焚烧项目还是一起典型的“邻避事件”,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小区内必须有垃圾房,但都希望建在别人的家门口。谈到如何化解这一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建议,政府在决策时,需要寻求利益方、城市刚性需求和环保补偿三者之间的平衡点,让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

  毛寿龙说:“更重要的是利益补偿的问题,如果垃圾厂产生的收益或政府的补贴,能延伸到老百姓其他方面的利益,比如搞一些比较好的学校,比较好的健身设施或养老院等,和当地老百姓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关系密切形成利益共同体的话,就可以解决‘邻避问题’产生的各种问题。

  近年来,大型项目建设引发群体性事件而停建的事件并不少见。但记者也发现,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的许多化工项目离居民区都不远,甚至和居民区仅有一墙之隔。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建议,各地政府应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公共政策的制定要向老百姓“交底”,用正确的程序办正确的事。

  竹立家说:“现在有些地方政府还是不吸取以前的教训,关住门来决策,(项目)上马了,群众注意到了,就开始引起对立。一定要按照公开民主的程序来决策,不能关住门认为是好事就一定要搞,搞也有搞的方式和方法,和群众协商,让群众充分理解的过程得走。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