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专家学者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李 翔宇 : 物联网安全性及其防护
近日,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李翔宇博士在东九A4-48学术厅作了题为“物联网安全性及其防护”的学术报告。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积极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李翔宇分别从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物联网节点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物联网节点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他针对物联网节点安全问题,介绍了了侧信道攻击领域探索低功耗技术与侧信道防护技术的结合、采用细粒度的结构实现小面积芯片、固有泄露安全性机制,并探讨了物联网节点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翔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给信息学院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深受此次报告的启迪,从而进一步开阔了学术视野。
李翔宇: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IEEE Member, 中国密码学会会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曾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称号,任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专家组”课程体系小组副组长。
史佩雄 : 光刻技术、刻蚀工艺的创新
9月12日下午,丹麦技术大学国家微纳制造中心首席工程师史佩雄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学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史佩雄教授作了题为《Nanotechnology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的报告。他简要介绍了丹麦技术大学、DANCHIP实验室(Danish Advanced Nanotech Center for Highly Integrated Production)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向。并通过Silicon etch、Ice lithography两个具体案例讲解了光刻技术、刻蚀工艺的创新过程和实践经验。
会后,史佩雄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史佩雄:1992年毕业于Aarhus University in Denmark,获得博士学位。作为DANCHIP实验室的缔造者之一,在微纳加工技术、电子束光刻和干法刻蚀领域有30余年的研究经历,现担任丹麦技术大学国家微纳制造中心首席工程师。
陶冬平 : 纳米气泡浮选理论与应用
9月13日,辽宁科技大学“长江学者”陶冬平教授受环资学院之邀,于东七B座第一会议室作了主题为“纳米气泡浮选理论与应用”的学术报告。
陶冬平围绕矿产资源、矿石利用现象、纳米气泡浮选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他认为“浮选是最有效、应用范围最广的细颗粒分选技术。”并就浮选技术和设备进行了拓展讲解。他还指出了传统浮选技术存在的缺陷,他认为传统浮选技术中气泡尺寸较小、有效浮选粒度范围窄、太粗、太细颗粒浮选效率低。最后,陶教授就纳米气泡浮选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中,陶冬平针对学生们的提问做了专业、详细的解答,拓展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的科研视野和研究思路。
陶冬平:1986年7月获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硕士,1994年8月获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采矿和矿物工程专业博士。1998年-2013年,美国肯塔基大学采矿系终身教授,正教授,杰出教授,博导。2007年-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017年,辽宁科技大学矿业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
曹磊峰 : 创新创新,步步惊心
9月14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曹磊峰研究员应邀参与我校举办的“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专题沙龙,并作了“创新创新,步步惊心”为主题的报告。
报告中,曹磊峰回顾自己数十载求学科研之路,谈到了关于科研中如何进展并突破的三点体悟:其一,对于小问题也要执着地“沉进去”;其二,合作是科研的必需;其三,创新的勇气最为可贵。他尤其鼓励新时代科研人员要培养创新精神,而创新还需“走心”,只有做到“步步惊心”,才能在科研道路上有所创新与突破。
参与沙龙的教师们针对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本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科研、科研瓶颈如何突破、教学与科研平台建设、大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具备哪些素质等多方面问题,与嘉宾展开深度交流、讨论,氛围轻松,收获颇丰。
曹磊峰: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部副主任。科技部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首席科学家。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年),2006年获得“邓稼先青年科技奖”,2014获得“邓稼先科学技术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两百余篇。
李伟彬 :语言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9月14日下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李伟彬教授为我校2018级MTI研究生新生作了题为“why are we different”的讲座。
讲座中,李伟彬就如何成为新时代外语人才给出了意见:较高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价值观和优秀的专业能力。并给给同学们提出了八大专业策略:专业能力的提升,包括语言能力和文化传播;较强的演讲能力;加强人际交流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高贵的气质和得体的举止;扩大自身国际视野;培养专业的复合能力。
李伟彬的讲座轻松幽默、引经据典、与时俱进,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李伟彬: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硕士生导师,全国国学双语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会长,四川省认知语言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科学普及专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专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外优秀文化传播基地主任,《中国应用外语研究》主编。
(刘芳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