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分能读二本?骗局!警惕高考过后系列诈骗案件高发
2014年高考已经结束,高校招生工作即将开始。近日,不法分子或中介利用考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低分高录的侥幸心理及上当受骗后碍于面子不愿声张举报的心理,通过虚构与招生部门的密切关系,以“交钱就能实现低分高录”的虚假承诺为诱饵,实施诈骗。近日,内江市中区公安分局成功破获一起高考录取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追回经济损失6万余元。现警方现将近年来各类发案特点进行分析,建议各相关单位加大打防力度,提高市民、考生的防范意识,谨防发案。
300多分能读二本?内江市中区警方破获一起高考录取诈骗案
现年17岁的蒋涛(化名),是内江某学校高三学生,父亲蒋峰裕(化名)在外地做建材生意,接触社会面较广。蒋涛今年高考成绩预计不理想,估分只有300多分,父母对此焦虑不已,寝食难安。近日,蒋峰裕借出差之余,在重庆与朋友喝茶的时候,又在为儿子可能无缘大学梦而踌躇叹息时,一位绰号“八哥”的男子自告奋勇,声称自己认识某招生办微机房的王姓主任,只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完全可以帮助蒋涛实现人生的大学梦想。蒋峰裕将信将疑后,表示同意。随后,由“八哥”电话联系,蒋峰裕约了所谓的王姓主任喝茶,并当场拿出6万余元作为活动经费。王姓主任也当场写了“承诺书”与“借条”,三人一拍即合。
然而,回到家后,蒋峰裕越想越不对劲,而此时“八哥”与王姓主任的手机也已经无法接通,随即报警。市中区公安分局与重庆警方积极联系,开展缜密侦查和守点布控,最终将摄涉嫌诈骗的2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警惕高考录取节点易发诈骗案件的高发
警方现将历年来涉及高考的几种诈骗手段分析如下,希望广大考生及其家长擦亮眼睛,谨防受骗。若一旦发现被骗后,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为破案提供有利战机。
一、诈骗手段:
骗局一:冒充高校人员行骗。骗子自称为某高校招生人员,诱骗考生填报志愿,却又强调录取难度,暗示可收钱帮忙。
骗局二:混淆教育形式拐骗。一些招生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家长花钱后,就读的并非普通高等教育,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骗局三:谎称“内部指标”诱骗。骗子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拿出一些伪造的证件和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掌握“内部指标”,要家长先付定金,收取定金后逃之夭夭。
骗局四:号称“自主招生”拐骗。骗子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
骗局五:骗子吹嘘可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公开叫价,收取“定向费”诈取钱财。
骗局六:利用少数新机制高校违规招生诓骗。近几年少数高校独立学院,游离于招生体制之外招生。一些不法分子借机搜罗生源,向违规招生高校推介,向家长收取好处费。
骗局七:冒领功绩,博取信任。招生期间,有些骗子查询考生投档轨迹,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却向考生家长报功:是由于他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
骗局八:声称“低分高录”哄骗。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熟人,声称有办法让达到第二批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第一批,还可调到热门专业。
二、打防对策:
1、加大宣传防范力度。各派出所要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加强宣传教育,提醒考生及家长注意并细化了解,高校招生有严格的录取政策、录取程序和操作规则。对那些号称拿钱就可以得到内部指标,甚至免试入学的说法要慎重查询,细心甄别,谨防上当受骗。
2、加强网络监管力度。网监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在工作中注意发现各类散布“免试通过”、“赞助入学”等虚假信息,及时处置,力争从源头上堵塞诈骗渠道;同时要与电信部门加强协作,及时发现和查封不法招生网站,屏蔽虚假招生信息,过滤不法招生电话和短信;同时与外地警方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共织防范安全网。
3、加大部门协作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应加强协作,及时通过公告栏、网络、报刊、电视等渠道公开高考录取信息;考生及家长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及时与学校联系,尽快报案,为公安机关争取最佳破案时间。
4、加强打击破案力度。各单位接报案件后要详细收集涉案网站、手机号、银行账号、作案人体貌特征等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切实加强对同类型发案的串并工作,力争及时破获案件。
(审核: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