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投行为何屡次误判中国经济:边唱空边抄底
外资投行屡次误判中国经济:能力,还是操守?
[ 华尔街精英屡屡一致看空中国,但又屡屡集体误判,是失误还是其他原因?如果只是判断问题,为何屡次失误后,这样的报告还有市场? ]
丁丁
从2014年年初至今,国际市场上对中国经济的看空声音一直不断。
这令人想起了过去几年常见的“看空——落空——修正”循环。很多投资者会问,为何每年这样的预测落空,但其仍然拥有巨大市场?
上周瑞银证券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国经济若硬着陆,将会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虽然并不认为中国经济会在未来一年内大幅去杠杆或经济硬着陆,但其报告在市场引起的议程设置却是看空中国。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年初曾预计,2014年上半年中国影子银行和经济方面会传来更多的坏消息,而其对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更是低至6.9%。
高盛集团年初就已建议投资者削减1/3的发展中国家资产配置,同时判断2014年中国房地产将进入衰退阶段。
对冲基金经理索罗斯新年伊始也曾撰文说,中国迅速崛起所依赖的增长模式已经失去了后劲。
其实,外资投行集体唱空中国已不新鲜,每年都有那么一波,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7年5月——A股4000点时的集体看空。
当时,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第一信贷、摩根大通等投行发表观点,对A股市场泡沫给予提醒。但令这些判断大失所望的是,上证指数在接下来的五个多月里,以不断刷新的股指纪录,彻底证伪了看空判断,并于当年10月16日创下6124点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之后的数据显示,其实那段时间QFII的仓位一直没有降低。
2011年6月,A股阴跌不止,外资投行与评级机构“抱团”唱空中国的大戏继续。但随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略高于此前普遍预期的9.5%;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并未出现华尔街担心的硬着陆风险。
2013年也有一次令人记忆犹新的华尔街集体看空中国行动。2013年6月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一系列糟糕的经济数据,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巴克莱等多家投行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但没过几个月,高盛、瑞银、巴克莱等又陆续上调中国经济预测增速。
由于在国际资本市场拥有强大话语权,外资投行的观点和投资策略往往会在市场上产生一呼百应的协调效应。比如,2010年11月12日A股162点大跌的导火索,就是投行大鳄高盛发给客户的一份看空股指的研究报告。
2011年6月多家外资投行一致看空,也对投资者产生了极大的协调效应。当年,从美国开始的中国概念股做空旋风越刮越猛,19家中国企业在美国股市遭遇停牌,4家企业遭遇退市,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遭遇的信任危机开始蔓延,而四大银行5个月在香港地区遭遇卖空千亿港元。
华尔街精英屡屡一致看空中国,但又屡屡集体误判,是失误还是其他原因?如果只是判断问题,为何屡次失误后,这样的报告还有市场?
某国有期货研究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外资投行在中国最主要的业务就是自营和经纪业务,不管是投资银行自营部门的投资还是指导客户(包括中国客户和海外的对冲基金),通过报告可以影响市场舆论,进而获利。
也有人猜测,有些机构对外发布的研究报告与其自营部门的投资方向往往相反,这样就可以通过影响市场预期埋伏其中,攫取利益。
《经济学人》杂志中一篇名为Shorting China: Sino cure(《做空中国:中式治愈》)的文章(2010年5月29日出版),曾披露了高盛的一份关于如何对冲经济下滑的报告,尝试着曲线远程做空中国。高盛在报告中分析如何通过战略布局,能够从中国经济的下行中获得杠杆收益。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也发布了一份内容相近的报告,上面注有“高度机密”的字样,报告主题是:如果中国经济出现下行风险,如何从中获利。
当然,外资投行对外一直坚称,研究部门和自营部门有着严格防火墙,研究部门的报告具有独立性,自营部门有着自己的判断。
但一个可见的事实是,往往在各家唱空某个市场的同时,其自营部门却反其道行之,乘机抄底。同样一家机构出现如此大的反差,令人不解。
2008年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前夕,瑞银于10月31日发表中国A股投资策略,称“尽管目前A股很便宜,但仍不是买入的时机”,然而其自营部门却在11月6、7日通过大宗商品平台狂吸近10亿蓝筹。
外资投行操纵市场论并非只是市场臆测,而且各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行动。
2010年11月11日,韩国综合指数在最后10分钟交易时间里突然下挫48点,暴跌近2.8%。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调查交易记录显示,11月11日韩国股市暴跌当天,共有价值2.4万亿韩元的海外投资者卖盘指令被执行,其中约1.6万亿的卖单是通过德意志银行旗下韩国证券公司执行的,从中德意志银行牟取了450亿韩元的利润。韩国政府为此开出了史上最大罚单:德意志银行的韩国经纪子公司因此面临10亿韩元处罚。
被开罚单的外资投行并非德银一家。巴克莱集团因在2005年至2009年期间试图操纵和虚假汇报Libor和欧洲银行同业欧元拆借利率(Euribor),被英美监管机构处以重罚。
而瑞士资产第一大银行瑞银2012年也接受了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开出的罚单,将向瑞士、英国和美国监管机构支付14亿瑞士法郎(约合15.3亿美元),了结旗下日本分行六年间操纵日元Libor和欧元兑日元期货合约的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