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外国专家谈与习近平主席座谈的感受:虚心态度给人深刻印象

27.05.2014  17:45

  5月22日下午习主席会见在沪外国专家。新华社发

  5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上海会见了在沪外国专家代表,5位外国专家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了详细的发言。与会专家对中国领导人虚心学习的态度表示高度赞赏,对习主席的关心和重视表达了谢意,表示将继续为中国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按捺不住的热情

  “一周之前,得知要参加此次座谈会,我感到非常荣幸,中国高层领导人花时间认真听取我们的意见,大家会受到很大鼓舞,我和其他更多专家将能够继续为中国做贡献,”200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安东尼·莱格特高兴地说,“我很快跟自己的同事商量,写好发言稿。”

  来自加拿大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费立鹏,虽然没有机会在座谈会上发言,但依旧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当负责领导告诉他说,我们知道您还有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安排您直接和相关部门的人交流。费立鹏表示非常愿意,言语间流露出无限热情。

  虚心态度给人深刻印象

  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中欧国际商学院全球策划执行总监奈斯安女士对此印象深刻,她说:“习主席鼓励外国专家以各种形式来到中国,短期的与长期的,一次的或者多次的,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授卡里姆则觉得“不拒众流”的说法非常有意思,他说:“习主席认真听我们的意见,非常重视这次座谈。”他认为习主席了解中国面对的挑战,现在积极引进外国专家,积极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在中国生活更便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重视。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创新执行官计葵生对习主席虚心学习的态度印象深刻,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说:“我觉得习主席很特别,他会自己拿出一个笔记本,至少记了三四页。他是真的在认真地听,在消化。”计葵生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画习主席的笔记本大小,旁边的专家也给予回应,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习近平强调,文明交流互鉴,首先是人的交流互鉴。计葵生说:“习主席认为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不管是外国人来中国,还是中国人出去。”

  话音刚落,奈斯安女士就接下话题说非常认同习主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说法,她说:“习主席强调双向交流,鼓励中国孩子出去学习,学成回国,这让我们感到鼓舞人心。”

  不断完善引智机制

  习近平强调,外国专家主管部门要继续完善外国人才引进体制机制。“习主席的一番讲话,让我觉得中国社会会发生一些变化,这里的环境会更开放,更欢迎外国人融入,以后我们有问题,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我们的意见。”上海科学院巴斯德研究所所长艾德铭对在中国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上海普华康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斯古格先生讲话抑扬顿挫,他对自己未来在中国的研究非常有信心,研究预防早期肿瘤40年,花了15年时间将想法转变为现实,他相信他们公司的技术将在中国赢得很大的市场。

  同时,他非常期待中国在创新过程中不要忘记5000年的历史传统,希望能将优良的传统和西方的先进之处结合起来。他说:“西方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

  习主席在会上还期待外国专家继续当好中外交流合作的民间大使,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把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传播到世界。艾德铭对此表示:“有些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是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会通过个人的努力,告诉别人中国这里是在如何创新、改变和进步。”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网站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