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都经验” 简阳贫困村将提前一年“脱帽”

10.08.2016  16:36

  简阳89个省定贫困村的泥巴村道,两年内将按照村道5.5米、组道4.5米的“成都标准”,全部硬化为水泥路——8月8日,成都市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简阳市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为简阳贫困村勾勒出崭新未来。

  今年5月,简阳市正式划归成都代管,各项事务随即逐步和成都有序“接轨”。脱贫攻坚,正是对接的焦点之一。任务并不轻松:简阳市有89个省定贫困村,15911户46338人国家标准农村贫困人口。早已消除绝对贫困的成都,必须“猛拉”一把。

  如何“用劲”?《实施意见》提出,要将脱贫攻坚的“成都经验”全面“复制”到简阳。

  借由这种“火力攻坚”,简阳有望跑出“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的脱贫加速度。  

  先加速后提标 最终实现同步

  今年,成都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在已经消除绝对贫困的前提下,将“贫困线”定在了1万元。这样一条“高线”,简阳能否即刻“同步”?

  “考虑到简阳的具体情况以及成都市的任务目标,我们最终确立分两步走。”成都市农委扶贫开发处处长王金增说。

  第一步,加速。按照简阳原来的脱贫时限安排,将在三年内,即到2018年底实现全面脱贫,“我们现在提出的是加劲加力,两年完成。”王金增说,这也是为了避免在简阳出现两个标准、两类群体。

  第二步,提标。王金增表示,到了2018年,成都将再次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届时将根据具体情况划定新的“贫困线”,而简阳将和成都同步划线、统一标准。

  目标既定,步调也逐渐明晰。

  根据《意见》,每一位成都市领导负责挂点联系简阳市1-3个贫困村,负责牵头研究解决对口帮扶等重大问题;市级各部门和没有市级相对贫困村的区县也要定点、结对帮扶简阳市贫困村。

  “成都经验”之外,更有强有力的资金扶持。据悉,除了简阳市配套每村的200万元,成都市级财政还将对今年计划脱贫的31个贫困村给予每村300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升。

  政策保障兜底惠及四万贫困人口

  《意见》列出7大方面共15条具体措施,首当其冲就是“政策保障兜底”。政策兜底,就是要从制度上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

  低保政策首先要全面接轨。按照成都市三圈层标准,今年7月1日,简阳市正式实施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和对标补差方式“双统一、全覆盖”,并由成都市财政给予补贴。“初步估计这一政策将惠及近四万人。”王金增说。

  另外,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方面,将推进简阳市与成都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民政“5+1”医疗救助、残疾人医疗救助等城乡统筹医疗保险救助模式全面并轨。“此外,还确定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王金增说,这涉及13000余人,主要是生存环境差、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开发条件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难的地方。

  产业先行发展 增强“造血”功能

  3个月里10多次调研简阳,王金增坦言“差距很明显”:“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主导产业是短板、集体经济几乎没有发展、公共服务落后。

  为此,提高“造血”功能,成为《意见》的重中之重。

  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提上日程。“很多村落的村道只有两三米宽,大多是碎石路和泥巴路。”王金增说,成都将以更高的水准,全面实现村民小组及20户以上的农民聚居点通达水泥(沥青)路,提升贫困村道路服务水平。

  更重要的是村子自身的长远发展能力。

  《意见》确定了“加快产业先行发展”的工作方针:将着重在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带动主体和强化增收技能等方面,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意见》明确指出,对适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乡村旅游服务业的贫困户,分类制定帮扶措施,落实政策、项目和资金。另外,还将实施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邵明亮 本报记者 张彧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