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这十年: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17.10.2022  17:28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7日电 (刘燚   尼玛初)从出行走路骑马,到油路通村入户;从通讯马背传书,到网络连接四海;从生产自给自足,到商贸欣欣向荣;从游牧贫穷疾苦,到定居幸福生活;从饮水人背马驮,到自来水直通庭院;从生病死拖硬扛,到就医大额报销;从上学就读无门,到校园书声朗朗......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条主线始终贯穿着壤塘县阔步前行的每一个瞬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壤塘县县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壤塘群众,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建好“新设施”,走上“康庄道

  “过去,九道拐行车艰难,交通事故多发。”南木达村民班木初对此印象深刻,九道拐弯急、路窄,无护栏,雨季易滑坡飞石,从9月到第二年5月,都有积雪暗冰,这里就是“鬼门关”。

  在交通运输部的定点帮扶下,自2011年起先后两次对全长8公里左右的九道拐路段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提升。据介绍,该路段采用国内较为先进的共振技术将原有的混泥土路面变成路基,在路面宽至6.5米基础上,弯道加宽最宽处达10米,并铺柏油路面,对全线易结冰溜车路段排水边沟进行创新设计,采用碟形边沟方案,既保障了路基排水通畅,又保证了车辆溜车后能及时脱离。

壤塘宽敞的乡村公路。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鬼门关到景观路,九道拐是壤塘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壤塘交通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上下“狠功夫”,把一条条农村公路建成了群众的民心路、安全路、产业路、致富路,并于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2年上榜四川省首批“金通工程”样板县。

  目前,壤塘县公路实际通车里程约达1015公里,县际、镇村互联路网基本搭建,已形成国道317、国道227等5个对外干线公路出口,上南路贯通国道227线和省道453线,形成了县域内环线。交错的交通路网连通城乡,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提高了老百姓在交通出行中的空间幸福感。

  和“出行难”一样困扰壤塘群众的还有“饮水难”问题。“饮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但现在能随时放出干净的自来水,我们喝着也安心放心,”在岗木达镇达日村村民克木确家的水井前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了出来,在平均海拔3285米的高原牧区,水源丰枯变化大、冬季冰冻严重、取水难,是长期制约当地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瓶颈。一些村寨常年面临“吃水难”问题,群众日常饮水甚至要走上3、4个小时,翻山越岭去背水。

  十年来,翻雪山,过草地,寻找水源地,渴了喝雪水,饿了啃干粮,壤塘水务工作者长期深入远牧区,用无数个奋战的日夜,为全县探明水源点300余处,建成了农村饮水工程280余处、打井450余口;近几年相继投资2500余万元,新建饮水处29处、井口364座,有效确保巩固每一户群众都能饮上安全水、放心水、方便水,从最基本的饮水保障上为老百姓打下幸福基础。

  绣出“新颜值”,过上“新生活

  “以前住在高山上,出一趟门要爬坡、上坎、躺河,下雨就更不想出门,什么都不方便。搬下山后,不仅进城方便了,生活环境也更好了。”上壤塘乡康垄村村民俄足用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搬迁后发生的变化。

  近年来,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居家环境改善一项项安居工程在壤塘落地,村村寨寨居住环境整洁美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85户、易地扶贫搬迁730户、家居环境改善1537户,建成32个幸福美丽新村,搬出了“穷窝窝”,住进了安居房,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壤塘乡村新画卷。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走进壤塘县村村寨寨,一栋栋藏式小楼拔地而起,藏式太阳能路灯、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广场一应俱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攀升。

  藏式的外观下包含着高科技的内在,是现在每户壤塘老百姓家里的幸福秘诀,“现在想吃什么都能在家里做,餐桌上的菜品是越来越丰富,”在南木达三郎村仁姐家里,电饼铛、榨汁机、搅拌机、烤箱等各式电器一应俱全,对做饭充满兴趣的妈妈总是给家人研究各色美食,与卓尕小时候每天餐桌上不变的糌粑、土豆、酸菜形成了对比。卫生间里除热水器淋浴外,上杜柯乡村民家最近还安上了浴缸,“之前是没水洗澡,现在是躺着洗澡,”说到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里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壤塘乡村新画卷。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在乡村,不断崛起的壤塘、精心雕琢的美丽乡村、日益美好的百姓生活……褪掉“土气”的壤塘,正在炼“”现实中的“诗和远方”。

  高楼依山而建、河道随河流蜿蜒、街道干净整洁,花瓣状的路灯、独具民族特色的伸臂桥、扎确林卡走廊……一个个城镇建设项目让壤塘充满了现代气息。

  “才两年没来壤塘,变化太大了。”10月13日,正在壤塘游玩的游客扎斯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道路宽阔,街道灯光明亮,新建的公园、步道风景迷人,壤塘县城的变化太快了。

  不仅是远道而来的游客为壤塘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惊讶,生活工作在壤塘的居民更是亲身见证着城镇建设的点滴变化:曾经街道破烂不堪、市政配套不全的县城,如今道路纵横交错,路旁绿意盎然,让人心旷神怡。

   干实“民生事”,圆梦“新生活

  “当时学校里只有几个人去上学,现在全乡的孩子都在上学,”上杜柯中心校的老师们回忆,多年前每到春季采挖药草季节,学校教室、操场都是空荡荡的。县乡干部、村“两委”成员、学校老师就要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劝学生入校上学,甚至还要赶赴青海、甘孜等地寻找学生。

  近年来,壤塘县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了突出的战略位置,全县上下掀起了办学高潮,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教以育人为责”的育人环境。

  壤塘县一方面从“硬件”建设入手,10年累计投入资金18.6亿元、占民生资金的21.7%,新改扩建“花园般”中小学校13所、幼儿园52所,新增学位6100个,幼儿园实现了从城关到乡村全覆盖的华丽转变。一村一所幼儿园、一乡一个中心校,学校成为了壤塘县最漂亮、最现代的建筑。另一方面“软件”入手,从教育入手,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发展大会,探讨解决教育发展的难题和短板,实现了从“要我上学”到“我要上学”的群众思想变化。

壤塘美丽的校园。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各学校的办学理念已从抓学生数量转变为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壤塘出台《建设“川甘青结合部区域教育强县”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完善终身从教、职级晋升等制度机制,推行名誉校(园)长制度,把全县教师的目标考核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随着一条条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一项项惠民利民的教育项目落户壤塘,尕尔王初、班玛王清等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研究生,斯跃武、下达石沟等农村大学生已经成为了村级组织建设的中流砥柱。

  “医保报销了近20万元,还有北京专家给我治病。”俄沙准说起自己的治疗经历满是欣慰和感激。去年俄沙准一家在听闻北京医疗专家来壤看病后,于5月入住壤塘县人民医院,被诊断为“大骨节病”。在“三重”医疗保障的报销下,俄沙准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病保险赔付、医疗救助,总共报销了18余万元,经县卫健局进行卫生扶贫兜底后,报销率高达近96.5%,俄沙准一家仅花费8000余元,便治好了困扰多年的大骨节病。

  党的十八大以来,壤塘县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资源总量进一步扩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重大疫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多年来,壤塘县一方面从“硬件”入手,投入资金6789.75万元,全面提升县中藏医院基础设施、村级卫生室普及全县、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设备实现跨越发展。与绵阳四0四医院签订托管协议,通过专科帮扶、学科建设、管理融合、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从“软件”入手,深入推进医疗改革,不断完善提升医疗保障体制,该县先后出台《壤塘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壤塘县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从2019年至2021年三年内,壤塘县医保参保人数从43877人上升到45202人,参保率逐年提升。今年上半年,壤塘县“三重”医疗保障累计为群众减负1670.38万元。

壤塘县城新貌。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壤塘各项事业实现革命性突破,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讲政治、抓落实、勇创新、争一流”““干则干成,干则干好,干则一流”“干部干给群众看、干部带着群众干”......这些铿锵的话语不止是一句句口号,更是托起了全县人民建设“美丽幸福壤巴拉家园”的梦想和希望。(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