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减”看四川天府新区产业规划变化
“产业发展的原则是‘双轮驱动、高端高效、创新发展’,即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并重发展,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价值链分工的高效环节,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生产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
这是《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5年版)》(以下简称“新《规划》”)中,四川天府新区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从字数看只比修订前多了1个字,但短短99个字中,竟有5个“高”、6个“新”字,分别是旧版的2.5倍和6倍。
用字的变化背后,是四川天府新区应对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产业不仅要高端,更要高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规划》通过“增”、“减”两手,将这一理念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
减
适当调低增速目标用地更加节约
新《规划》提出,2015-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到2020年达到3000亿元以上;2025年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目标,2020-2030年确保高于全省增速两个百分点。
此前规划对增长目标的表述是: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2500亿元左右,2020年达6500亿元左右,2030年达12000亿元左右。
规划修订项目负责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长刘继华表示,这是适应全国、全省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旧版规划提出2011—2015年GDP年均增速目标为26.5%,而截至去年,实际年均增速为22.4%。原目标已难实现。
刘继华认为,新区经济发展核心目标,将从速度转至产业的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这并不等于“放弃”速度。刘继华表示,四川天府新区要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必须保持一定高速度。新《规划》提出,2015-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确保保持两位数增速,2020-2030年确保高于全省增速两个百分点。
与调低增速相对应,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从原650平方公里调整为580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从167平方公里调整为93平方公里。省住建厅总规划师邱建表示,由于产业结构、定位调整,用地将更加集约节约,“产业定位越高,相同产出的用地就越少。像纽约曼哈顿地区,占地就很小。”
首次引入负面清单鼓励存量低效产业退出
新《规划》提出,建议完善“产业负面清单”,列入清单的产业不得进入新区——这是四川天府新区规划中首次提出了“产业负面清单”这一概念。原规划没有制定禁止和限制类行业、产品清单。
新《规划》保留了原“严格控制高耗水的产业”表述,同时将“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改为“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何要设产业负面清单?刘继华表示是为进一步强化四川天府新区产业定位,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须明确‘不能干什么’,以避免给产业发展和环境造成遗憾。”他同时表示,各片区详规中将进一步落实负面清单中的具体产业门类。
对于新区内已有的、又被列入了负面清单的产业,新《规划》鼓励存量低效产业退出,同时建议完善存量低效用地更新改造的配套政策。
四川天府新区原六区之一、“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在新《规划》中被改为“南部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区”,并新增表述“禁止引入一般加工制造、仓储物流类项目,禁止引入职业教育等既非配套服务、也无产业带动的项目”。刘继华解释,该规划片区以预留远期发展和高端、战略性功能为主,区内现有的低效加工制造业应逐步退出。
关键词
增
三个新发力点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
旧版规划中,产业发展原则为“产业高端、布局集中”。新《规划》则表述为“双轮驱动、高端高效、创新发展”。这是四川天府新区产业三个新的发力点。
“双轮驱动”,指的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并重发展。旧版规划,现代服务业比重到2020年应占40%,2030年占50%;新《规划》将占比分别提升至45%、60%。“原规划已很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次(修订)进一步强化了。”邱建表示,一方面四川现代服务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地区越发达,现代服务业占比越高,这是必然趋势。国内北京、上海,国外伦敦、纽约,莫不如此。
新《规划》提出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在保留原规划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会展、高端消费同时,新增3个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健康养老服务业,同时提出大力完善生活服务业。
刘继华表示从现状看,四川天府新区各产业片区的生活服务业发展不足,亟须完善补充;另外,也契合四川提出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要求。
高端与高效并重鼓励发展新兴高增值产业
原产业发展原则中的“产业高端”,在新《规划》中被表述为“高端高效”。
刘继华解释,在较为高端的产业中,亦存在低增值的生产环节,如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手机组装,就属劳动力密集、经济产出效率不高;而在传统行业中,也存在高增值的产品和生产、服务环节。为此,产业发展强调高端同时,亦需重视从一般制造、组装走向研发、服务等高增值环节。
“高端、高效并重”理念,直接影响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原规划以电子信息和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新《规划》则“重中选重”,提出电子信息将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研发制造将着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时新增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产业,将航空航天装备产业调整为航空与燃机产业,生物医药调整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规划》同时表示将“保持行业定位弹性,鼓励发展新兴高增值制造业”,为其他高端高效产业进驻留出空间。
刘继华认为,四川天府新区要发挥区域增长极、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就不应以成熟型、规模化制造为主体,而应以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任务,并将成熟型、规模化制造扩散至全省其他地区。
成都科学城承载研发功能
“创新发展”被置于空前重要的位置——新《规划》提出了全新表述的五大核心功能,其中“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被排在第一位。
原“一带两翼、一城六区”中的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被一个全新称谓替换——成都科学城。这将是四川天府新区主要的研发功能区。其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从55平方公里,调减为50平方公里;成都科学城将“重点发展科技研发”,而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的相关表述为“重点发展科技成果转化”。
两者究竟有何区别?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原功能区着重高端产业制造,即“孵化+生产”;而科学城将更注重基础性研究,即“研发+孵化”,其单位面积产出GDP可能相对较低,但更能极大提升四川天府新区创新能力,将更具发展高端产业带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