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万名新型职业农民  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06.05.2015  17:25

四川在线消息(陈国岳 四川日报记者 袁婧) 一根枝条上,如果桃子挂得太多,营养过于分散了,桃子的品相就不行,卖不了好价钱,所以要适当疏果……”4月20日,一堂秦王桃技术管理培训会在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的桃园内举行,农技员陈仲春正在为当地果农讲解示范秦王桃疏果技术要领。

以前我总觉得疏果会减少收成,基本上没有疏过果。”长乐村村民李庆华家种植有5亩秦王桃,由于管理不到位,去年,秦王桃收入仅1000余元,“今天参加了这个技术培训,才知道桃子管理还有这么多学问,疏果不但不会减少收成,还会增加收益。

像李庆华一样因缺乏技术,影响收成的农民不在少数。截至去年底,达州共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82个,经营土地面积31.93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7%;新型职业农民人数11.52万人,仅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11%。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解决‘谁来种地’,还能破解‘怎样种地’的难题。”达州市农业局局长王成坦言。

今年,达州市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实施了万名新型职业农民计划,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对辖区内农民技术特长、从业意向等情况摸底调查和建立档案的基础上,该市将1000名农村党员、1800名农村共青团员、2000名创业妇女、700名大学毕业生、4500名返乡农民纳入重点培养范围,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分类制定培训计划,依托专题课堂、现代农业园区、送技下乡服务小分队,分别开展理论、示范和面对面指导培训,构建起了“培训教师直接到村、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培训机制。

同时,达州市还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在土地流转、金融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组织企业、职业学校、农技专家与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结对帮扶,今年以来,已开班培训200多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