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改革为亿万农民圆梦
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曾经是多少农民的梦想。
曾几何时,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异如同一道鸿沟横亘。有人这样比喻,城市好比汽车奔驰在高速路上,农村好比拖拉机颠簸在沙石路上,尽管都在努力前进,但差距却越拉越大。
如今,梦想开始照进现实,一项项统筹城乡的改革举措在神州大地逐步推进,城乡之间正悄然进行着从割裂到融合的演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城墙正在被拆毁,城乡产业的藩篱正在被破除,城乡之间贫富的鸿沟正在被跨越……
农民不仅种地不用交税了,看病也能报销了。自2012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农民能够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
农民老了也能拿“退休金”了。中央财政给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提供每月55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到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但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城乡之间的巨大反差,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正是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由此开启了我国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深化统筹城乡改革的决策缘于科学发展的抉择,也是国力壮大的彰显: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已经具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条件。同时这更是执政理念的升华:解决“三农”问题已经跳出“以农言农”的传统思路,已经改变“工业优先、城市偏向”的二元路径,城乡一体化的改革思路已经成为共识。
在这一改革思路的统领下,中央把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落实在投入上,城市与农村经济间的“汲取型”关系被打破,国家对农民实现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转变,开启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时代。
统筹城乡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单兵突进难以有效突破,必须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协同推进,集中攻坚。按照中央的试点改革精神,成都和重庆在被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围绕农村产权、户籍登记、社会保障、基层民主、民生建设等领域,针对城乡之间体制机制性障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他们和全国其他地方一起,努力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统筹城乡新路。
孜孜追求、不懈努力,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体现出独特的力量,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正在形成。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扭转了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局面;推进城乡就业、社保、财税、金融、户籍等方面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加快形成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成就逐渐显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粮食产量2012年实现“九连增”,今年有望实现“十连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10年以来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9%。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然而,尽管我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城乡统筹发展,既要鼓励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又要把握好方向,防止走形变样。一些地方以统筹城乡为名,统农村的土地资源多,筹农村的公共服务少;统城市的建设项目多,筹农村的民生工程少,这些做法背离了城乡一体发展的宗旨。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政策难点是如何把握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韩俊认为,城乡统筹难点、焦点在土地问题上。土地制度事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事关农村稳定大局,一是要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颁发农户长久拥有的具有明确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权证书,确保农民不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在农民变市民过程中,不能把农民的土地权益“变没了”,要让农民“既进得了城,又回得了乡”,“家中有地,进退有据”;三是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实施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权益。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应降低农民在城市落户的门槛,逐步消除农民工在城镇定居的不合理限制,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市落户。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深度,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目前,我国已经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基本构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搭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改革,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乡统筹的福祉,人们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充满期待。(记者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