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场暴雨“洗礼”遂宁城区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初步显现
以往川中大市场外的内涝现场。
新华网成都5月7日电(余勇君、刘晴)5月6日,四川省遂宁市迎来2016年第一场暴雨。据了解,2015年,遂宁市成功申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启动了44个建设项目,10个内涝点得到了治理。那在这场暴雨的“洗礼”下,这10个内涝点情况如何?
“原来我们这里是内涝的重灾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这么大的暴雨都没有造成大面积积水,看来确实有成效!”作为在遂宁市城区育才东路居住了20余年的老住户,市民陈爽对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好处赞不绝口。不只是她,采访中,不少老百姓都对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竖起了大拇指。
曾经小雨也有内涝
如今大雨也不积水
“原来,只要一下雨,就算是小雨,整条街就会形成积水,甚至内涝,如果雨一大,更是不得了,出门都找不到下脚的地方。”陈爽告诉记者,从2015年10月左右开始,育才东路就开始了海绵城市项目的建设。“刚开始我还不理解什么是海绵城市,只知道断道施工让我的生活很不方便,所以开始还有一点意见,但是今天这场大雨让我完完全全认识到了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
6日下午3点左右,正值暴雨,记者在育才东路看到,虽然雨很大,但是整条街道没有任何积水,所有的雨水都通过雨水口排走了。“这种雨水口在育才东路一共有30余个,所有的雨水通过雨水口流入雨水仓,再进入雨水管网,所以不会造成内涝。”据遂宁市住建局海绵办工作人员罗国富介绍,之前的育才东路主要是由于管道经常堵塞,排水不畅,所以积水也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育才东路不仅新设置了雨水口,还更换了新的管道,整条街道都不会再出现积水。
不止是育才东路,在遂宁市城区川中大市场内涝点,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该点不仅设置了雨水口,还重新更换了天机砂透水砖。“75%的雨水通过透水路面可以直接渗透到地下,余下的雨水则可通过雨水口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罗国富介绍,通过这两种措施,解决了川中大市场积水内涝问题,方便了市民出行。
川中大市场内涝点因为安装了透水砖,再也看不见内涝。
城区剩6个内涝点
计划两年内完成治理
在遂宁市2015年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区10个内涝点得到了有效治理,剩余6个点情况如何,记者也对此进行了走访。
“富源路是市城区最典型的一个内涝点,所形成的原因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在罗国富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了富源路,正如罗国富所言,该路段的内涝十分严重,路面积水至少有20厘米深,只要车辆一过,就会溅起近1米高的水花,引得周围的路人纷纷躲避。“富源路积水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市政管网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排水不畅;二是北边的雨水都涌入此处;三是已建管网过水断面小,形成制约瓶颈。”
据了解,富源路内涝点的治理已经纳入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在2016和2017年两年,遂宁市城区余下6个内涝点也将全部治理完成。
将在3年时间内
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记者了解到,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助于解决近年来遂宁市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造成部分低洼地带积水等问题,增强地区自然生态调节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衡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015年7月,《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计划(2015—2017)》正式出炉。《计划》指出,为了实现3年总体目标,试点区共安排7大类346个建设项目,通过这7大类的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和排水能力。”
罗国富介绍,从2015—2017年3年试点期内,遂宁将在老城区、河东新区以及圣莲岛共计25.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相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不小于25.7毫米,径流污染消减率达到45%;涪江、渠河为地表水Ⅲ类水质,明月河水域等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三面光”岸线基本得到改造,恢复河道水系生态功能;中心城区管网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采用2—5年一遇、重点地区采用5—1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为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暴雨;涪江远期规划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近期达到50年一遇设防标准,其余河流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
责任编辑:汪昕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