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民众呼吁春节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央视《新闻1+1》2014年1月27日播出《爆竹?爆表?如何是好?》,以下为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解说:
经历严重雾霾困扰,今年春节反对燃放烟花的又多了不少人。
市民:
能少放尽量少放。
市民:
放那么多污染空气。
市民:
那么多烟尘,确实是呛人。
解说:
各地发限令。
民俗与空气质量之间。
崔惠芬 大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危险物品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不要选择礼花弹,摩擦类、烟雾类,单发药量不能超过25克。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爆竹?爆表?如何是好?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还有三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估计好多人现在都在备年货,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年货,那就是烟花爆竹,您买了吗?不知道在买烟花爆竹的时候,今年是不是格外心里头要计算一下,究竟是比去年买的多,还是跟去年一样,还是要少呢?我听到周围很多人都在反映说,我今天买的鞭炮要少,甚至有很多人就不买了。就在几个小时前出版的《北京晚报》上,我们看到烟花爆竹这件事各个市都在开会,像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今天上午就公开发布通知,要求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党员干部要带头,希望党员干部不放、少放,把“不”放在前头,把“少”放在了后面。而希望市民是少放不放,把“少”放在了前头。
那么看了这样的一条消息,而且是市委和市政府联合发出的通知,能够感觉到这样两点:第一个,希望大家能够慢慢的少放和不放;但是另一方面又比较可知,没有采用一刀切,禁放这样的一种准则。其实这是北京的一种做法,说起全国来,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各城市都有各城市针对烟花爆竹的政策,而且非常的不统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这大年除夕夜过年的时候,这烟花爆竹我们该怎么个放法呢?
解说:
春节将至,公众却有了心结。面对雾霾天气,PM2.5频频爆表,烟花爆竹放与不放,要清新空气还是要年味儿,让大家一时也难以抉择。
市民:
给来年带点好运,就是有这样的念想,崩崩煞气。
市民:
你可以在爆竹上更改一下,你别弄那么多烟尘。
记者:
现在有电子烟花了。
市民:
那个不行,挂的都是那个玩意,有什么呀,没劲那个,还得有点这个(爆竹)。
市民:
老祖宗留下来的,有点气氛,多少放点,就完了。
解说:
今天距离除夕还有三天,今天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为149,PM2.5浓度19微克/每立方米,属三级轻度污染。
市民:
你永远看不见蓝天了,蓝天是灰的,你要到十二点以后,都喘不上气来,我都不敢开窗户,每年都一样。
解说:
北京的烟花爆竹从1月25日正式开售,至今已经三天。当记者来到烟花爆竹的销售点时发现,虽然时不时会有人到网点内询问,但真正购买的人却寥寥无几。连续多年销售烟花爆竹的摊主告诉记者,他们的销量今年出现了下滑。
某烟花爆竹销售点销售人员:
感觉这三天比往年人量少多了,销量少一些。
某烟花爆竹销售点销售人员:
基本这个烟花爆竹每年都在走下坡路,可能就不再经营了。
解说:
在2010年,北京全市的烟花爆竹零售点数量和产品销量均达到了历史峰值,分别为2418家和68.5万箱。随后,烟花爆竹零售点数量和销量开始逐年减少,2013年烟花爆竹零售点减少为1337家,烟花爆竹销量仅为39.6万箱。而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全市烟花爆竹零售点进一步缩减为1178家,烟花爆竹产品备货51.5万箱,比去年减少了19.5万箱。
近来,随着烟花爆竹的售卖,也有不少民众通过网络、微博和微信,呼吁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还有一些人通过更为创意的表达,呼吁减少烟花爆竹。
(2014年1月24日北京西单)
“老爸,老爸,不要放烟花啦,放烟花空气就会变更差。”
解说:
欢快的歌声,轻松的氛围,这是北京市环保局和环保志愿者们,通过特殊的方式,向市民们发出的倡议。
“为我们美丽家园。”
解说:
回顾2013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仅为176天,污染天数过半,这是52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严重污染。面对北京的空气,市长王安顺表示说,未来北京将投入7600亿元,治理PM2.5。
柴发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要花非常大的力气,也要投入非常多的钱来治理大气污染。那么说我们少放一点鞭炮,使得花这么多钱能够取得更好的环境效果。
解说:
今天,作家郑渊洁通过微博发布调查“马年春节,你会燃放烟花爆竹吗?”目前已经有近70的人表示不会燃放。
今天北京市环保部门也宣布,2014年春节期间,空气质量达到空气重污染红色、橙色预警时,全市范围内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主持人:
在谈论这件问题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去关注一下春节对于中国人这样的一个意义。中国著名的这种民俗学家,钟敬文曾经在多年之前接受我采访的时候跟我谈过,他说平常的日子里大家还无所谓,但是对中国人来说,春节具有某种非世俗化,而且带有“半宗教化”的这样一种色彩。的确,对于中国这样的不是靠宗教来支撑一种信仰的国度,从某种角度来说,春节就扮演着一种宗教,甚至说信仰的这种局部的角色。在这里我们还要得到很多的心理安慰,否则就不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图这样的一种团圆。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就需要很多载体,比如说贴春联,北方吃饺子,南方可能吃馄饨,或者其它的一些食品,放鞭炮也是在新旧年交替的那一刻中国流传下来,没有载体,一个文化就很难进行传承,但并不是说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这个载体是一成不变的。过去过春节的时候咱们还都登门去拜年呢,现在有了手机了,发一个短信就把年拜了,好多人觉得少了面对面,可是你一下子还能给上千人拜年呢等等,因此它是需要变化的。但是像烟花爆竹究竟要往哪变,是禁放?还是随便放?还是限放?我们先来看一个调查。
“春节期间,您会燃放烟花爆竹吗?”截至时间是今天晚上8点半,样本是15000多人。“不会,污染大、噪音大。”35%,这是明显在增加,跟前些年相比较。
“会,传统习惯,过年有年味。”依然占到半数。说不好占到15%,那这15%如果要向这面去发展,大比例还是会放的。如果向这边去发展,也就是说不会放在明显增多。我们再来看下一个。
“你对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
68%,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选择“节制性燃放,可以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燃放。”这还是比较顺应民意的。“完全禁止”只有16%,“完全解禁”有10%,“说不清”6%。
我们再来看一个,“若选择减少燃放,你考虑的主要是哪些因素?”第一个,“减少环境污染”占到了52%,这的确是这两年来,尤其近一年来雾霾给大家闹的,PM2.5起的作用真够大的。“降低火灾的隐患和干扰”23%,“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过年意味现在没有那么强”,占到17%,还有其它的8%。
我们接着往下看一个局部的数字,就是它对环境的影响。在局部的时间里头,的确燃放烟花爆竹会使一个城市的PM2.5空气的状况发生急剧的恶化。像2013年北京除夕夜,PM2.5的平均浓度是267,其中个别点位PM2.5小时超过了1000微克立方米。但是,显然它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可是另一方面,它的局部时间可控,如果一会儿一有风,很快就能吹散,所以也不能过分强调它对空气产生的长期影响,因为它毕竟是短期和局部时间的。
好了,接下来我们看看,跟上一年相比较,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因为这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跟上一年相比,今年燃放行为的变化,其中有60.3%的人选择“我要比往年燃放得更少了”,这个比例增大了。“保持不变”的是接近三分之一,27.6%。“燃放更多”有8.4%。“说不清”3.8%。为什么今天这样的一个选题,我们格外的要做受众调查呢?因为涉及到与此有关的公共政策的出台,这一点可是涉及到民俗,因此民,老百姓的意见显然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就到全国去看一看围绕这件事的各种各样的做法。
解说:
和北京相似,饱受雾霾困扰的石家庄,今年的烟花爆竹销售也有点冷,与往年相比,大约减少了20%。大街上市民购买的热情也不是很高。
石家庄市民:
买,今年少放点。
解说:
就在几天前,环保部公布了去年最后一个月空气质量情况,结果显示,12月的空气是去年最差的一个月,这也为过去一年的空气质量划上了一个并不理想的句号。2013年是中国开始监测发布PM2.5数据元年,环保部每月都会公布上个月的空气质量,并对第一批74个重点城市进行空气质量排名。这其中,京津冀成为重灾区,尤其是河北的七个城市,全部进入了倒数前十名。邢台在1到10月,空气优良天数仅有1天,十面埋伏下,很多市民自觉地选择了不放或者少放烟花。
保定市民:
没有污染了,也不扰民了。
保定市民:
我觉得这是个好事,现在雾霾天气比较严重,最起码是对大气环境一个保护。
市民:
不买,我们俩刚说完不买,空气污染太厉害了,对环境不好。
解说:
根据近日天气预报,北方已经持续近百天无有效性降水,这一状况很有可能在春节期间也得不到缓解,这也更加让人们担心,过年时燃放烟花爆竹,对气候和人的健康都会有影响。
青岛市民:
尽量别放,影响大气质量,因为到现在没下雪,大气云层太厚了,影响人的呼吸,各方面呼吸道疾病很快就有了。
解说:
今天南京主城区正式开始卖烟花爆竹,过去一年严重的雾霾也袭击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当烟花遭遇雾霾,如何取舍?
南京市民:
今年的话,我们家应该不会燃放烟花爆竹,我也希望大部分家庭不要去燃放。
南京市民:
现在空气污染很严重,所以今年放炮应该会减少数量,而且应该选择一些比较环保的那种。
解说:
就在本月初,杭州市安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春节烟花爆竹燃放时间要缩短三分之二,销售商家要缩减10%以上。而这样的减少力度很多市民表示,还远远不够。
记者:
今年过年你还会燃放烟花爆竹吗?
杭州市民:
我想应该不会了,雾霾这么厉害。
杭州市民:
放的话污染空气。
解说:
以往这样的呼吁往往是一些业内专家在发出,今年,这样来自普通市民的声音正在日渐壮大。
在温州,今年寒假瑞安市实验小学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份别样的寒假作业,倡议学生过年不放烟花爆竹,减轻雾霾,呵护蓝天。
瑞安市实验小学学生:
温州近年来都有雾霾,放爆竹会更加加重雾霾的形成,所以我就不放爆竹了。
瑞安市实验小学学生:
我们不仅自己不要放烟花爆竹,还要提醒周围的小朋友们不要放烟花爆竹。
解说:
少放烟花,民间在呼吁,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在行动。
(字幕提示)
2014年1月21日 上海百余名人大代表倡议春节不放烟花爆竹
2014年1月26日 成都市六部门联合发出《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倡议书》,号召广大市民春节期间少放炮。
2014年1月26日,共青团安徽省委通过微博,向全省青少年朋友们发出倡议:春节让我们对燃放烟花说不!
主持人:
其实全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城市,包括一些县城,都没有禁放,或者说甚至连限放都没有,但是对大中城市来说,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些政策来对应。
你看我们看像北京,它是规定橙色、红色预警的时候全是禁放,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双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然后限放。天津也是限放,邢台市区内全面禁放,因为它空气污染实在是有点过,因此它出台了这样一个政策。上海也是限放。武汉很有意思,市中心城区是禁放,李娜作为武汉姑娘,都拿了澳网冠军了,还禁放吗?当然,开个玩笑了。然后西安是城区内限放。因此包括成都、兰州等等,限放占据了绝大多数这样一个比例。可是在这里,武汉就比较特别,广州尤其特别,广州市主要城区是禁放的,因此我们看一个与此相关的调查。这是法制晚报上登的,六个城市被访者对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
红色是“允许居民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燃放”,也就是限放。在六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成都当中,排名最高的是广州,77.6%的广州被调查者希望允许居民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燃放,我想这就和他多年以来,尤其现在严格禁放紧密相关。来,我们去研究一下这个城市。
市民:
春节必须得放,都是家里面的习俗。
市民:
一个安全问题,一个污染问题,还是少放一点好。
解说:
当很多城市还在热烈讨论烟花禁放问题时,广州城区的居民对禁放烟花却已经习惯。早在22年前,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施行,在省会城市中首开先河。起初,广州禁放区仅限于室内老八区,后经过多次修改,现在已经扩展到大多城区。
(广州公益广告)
“真漂亮啊!”
“宝贝,这也有漂亮的。”
“不可以在广州禁放区内放烟花的。”
“没人看见没事的。”
解说:
但是在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下,广州还是难以杜绝燃放现象。去年春节,记者就发现了不少燃放痕迹,一些小店也在偷偷卖烟花。
市民:
可能是舞狮的时候留下的。
市民:
满地会,寓意赚多点,(放炮是为了)生意兴隆。
记者:
不知道不能燃放爆竹吗?
市民:
知道,(放了)很小一串,烧完香我们就会扫干净。
杨嘉良 记者:
就在刚刚采访的时候,偶尔会听到爆竹声,反而是这里的居民不少都习以为常,特别是除夕哪天晚上,很多人都有燃放爆竹。
解说:
22年,一边是广州市政府的禁令;另一边,广州各界人士关于禁放烟花的争议也没有停歇过。在广州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争论激烈,电视台的节目也围绕此内容展开过辩论。
和广州不同,国内很多城市经历了禁放烟花和解禁的转换过程。2005年,北京市解除燃放烟花爆竹禁令,随后解禁浪潮蔓延全国,而惟有广州的禁令却越来越严。2013年起,广州甚至停办了有十多年历史的春节焰火晚会。
市民:
按规定是这样,而且不放也好,小孩子不用害怕,空气也好一点。
市民:
我觉得不放也可以,现在有那么多的节目,电视和那些媒体的传播,都很有过年气氛。
主持人:
是禁,是限,还是随便呢?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位专家,他是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的教授萧放。萧教授,您好。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教授:
你好。
主持人:
先开一个玩笑,您名字中恰恰有一个“放”字,从您个人的角度来说,这个“放”字是代表您支持禁放、限放,还是随便放?
萧放:
我觉得根据现在变化的情况,应该是限放吧。
主持人:
那您怎么看待广州禁放这样的一种决定,包括武汉城区城中心,它也是禁放的。
萧放:
广州的禁放,它实行了22年,可能它的政府有它的考虑。但是我们看到刚才的调查也有很多人,希望解禁。我想政府如果有效管理,应该还是倾听老百姓的声音,然后给他们比较满意的一个管理方式。比如说有限的禁放可能比一味全部的禁放更有效,因为老百姓他们会有这个理性的选择,其实有时候如果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禁令,可能会起不到更好的作用。古代人民都说,最不好的政策就是给老百姓争,我觉得不要去争,还是一个比较妥协,或者比较合理的方式去解决可能会更有效果。
主持人:
萧教授,您说的这番话刚开始有几句非常有意思,就是要听一下老百姓的意思。是否意味着跟老百姓有关的这样一种公共政策,在出台之前要进行相关的民意调查,要跟着民意的主流走。如果慢慢老百姓支持禁放的声音大了,超过50%了,你就可以顺势而为这样的角色?
解说:
是,这样的话就是说百姓,要相信每个人是理性的人,他们会根据环境、根据情况的变化,会改变他的意见。就是你刚才说的那样,如果说有很多人,他觉得这个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造成生活的不变,他们会自觉地调整,民俗其实就是在不断地调整中前进的。
主持人:
萧教授,其实很有意思,今天节目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特别提到了,我估计您也非常熟悉了,因为他是曾经的北师大的著名教授,民俗学家钟敬文。钟教授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跟我说过,他说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很特殊,那是一个非世俗性的日子,而且带有某种“半宗教性”的色彩。您怎么看待传承下来的鞭炮跟民俗紧紧连在一起,但是它改变的空间又在哪里?
萧放:
刚才也是很有意思,钟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的意思就是说,过年不放鞭炮太冷清了,其实年底的鞭炮是我们一千多年的一个习惯,是一个春节文化的象征,他燃放时间是有一个表达,我想这个是比较正当的。但是现在目前的形势,因为这个环境的问题,可能我们会影响到我们这个传统的一个继承,那我们怎么样去再把传统跟现代生活来协调的话,我想可能需要有多种的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来实现,来怎么样实现这种既有精神性的表达,对传统的尊重,同时对现实生活的环境也有一个保护。我想这个方面可能有很多方式去化解。比如说我们可以,第一,首先我们改变一种心理,不要说鞭炮放的越多越好。而且鞭炮有时候我们说集中燃放,可能效果会比较好一些,而且燃放的量会减少。这是第一种方式。
第二,提高烟花爆竹的生产的技术标准,来减少污染,让这个它的污染指数降低,让它更加安全、更加有效,就是环保鞭炮生产的问题。
第三种我想说,应该有一种我们力求寻找一种鞭炮的一种替代品,能不能找一个新的东西,找一种以前说的电子鞭炮,但是好像说效果不太好,也有说踩气球。我们怎么样寻找更好的一种替代的方式,或者它既不污染,又能增添节日的气氛。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萧教授带给我们的解读。要相信我们的智慧,也许过后不久我们会想到这样的方法。但是想到之前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我既不是说禁,也不是说限,而是多听老百姓的声音,最后顺其自然。如果有一天,老百姓都慢慢觉得了,我有新的需求,空气对我更重要,那么就顺势而为。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